章丘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济南章丘我们仨抗疫夫妻档上阵父子兵 [复制链接]

1#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5月7日下午,在济南市章丘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记者见到济南市章丘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警察李雷的时候,他已经两个星期没回家了。中等身材,黑黝黝的面庞,略带倦意。他说,从3月29日,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以来,自己已经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和战友们坚守了40多天。而与他同在抗疫一线的,还有他的父亲和他的妻子。

李雷:“一天最多的时候,需要打多个电话。”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流调收集的信息价值连城,能起到有效遏制疫情的关键作用。一条条行动轨迹,是一名名流调员第一时间调查的结果,他们与时间赛跑,画出病毒传播的轨迹,便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33岁的李雷,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流调工作,之前从没接触过。在此之前,我在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所在村负责管理工作。在那里值勤一天一夜后,领导打电话让我配合疾控部门做流调工作。”李雷是章丘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一名警察,在反诈骗的岗位上工作了将近三年。因为表现突出,疫情来临时,被紧急抽调到疫情防控流调队工作。他说,关键时刻冲得上、危急关头打得赢,是警察的职责。随着工作的深入,自己更加认识到流调工作的重要性,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走上流调岗位,马上投入战斗。3月底一个早上,接济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推送通知,需要对某确诊病例密接人群开展流调。“因为那个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复杂,特别是乘坐过公交车,需要对上下车人群一一核对。刷老年卡、扫码买票的,可以凭记录核查。”李雷和战友们首先对那些相对容易核查的乘客信息进行了比对。

“越是快结束的时候,困难越多。那次流调中,有一位用现金买票的乘客,因为车内监控里只能看到戴着口罩的身影,增加了流调难度。“李雷说,用现金买票的乘客因没有支付记录,核查难度大。“在和其他乘客比对时,我发现这位乘客头戴鸭舌帽,帽檐向后。”从事刑警工作的李雷,敏锐地把准了那位乘客的特征。那时已是凌晨。

为了尽快找到那位乘客,把病毒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凌晨1点,他和同事立即赶到乘客下车的路口查看周边环境,对乘客可能前往的方向进行研判。附近有居民小区、有高等院校、有建筑工地,情况很复杂、核查难度大。当他们把周边所有地方走完的时候,东方已经晨光熹微。

“高校一直封闭管理,居民小区监控显示没有此人进出。”李雷和同事来到路口附近的建筑工地,调看出入监控记录时,发现曾有一名头戴鸭舌帽、帽檐向后的男士进入。经与建筑工地负责人沟通,把那名工人叫了出来。因为对方有病毒传播风险,李雷在传达室透过窗户进行了比对,确是此人,心中长舒一口气,完成最后一人的流调任务。

“除非特殊情况,我们原则上不外出流调。因为一旦与有病毒传播风险的人接触,就会影响疫情防控大局。”李雷说,主要是通过电话与关联市民群众沟通,多的时候,一天打多个电话,每个电话都要说明身份事由、问清轨迹信息,平均下来要1分半钟,遇到不耐烦的群众,还要耐心细致的解释,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草珊瑚、润喉片,成为必备的“零食”。

在挑战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4月底的一天,接上级通知,一外地确诊病例,曾驾车到章丘某加油站加油。与其关联人群的流调工作再次启动。”李雷挠了挠头继续说,确诊病例到过加油站,核查关联人群有捷径,就是调看规定时间范围内的车辆信息,但是还有几辆网约车关联,因为乘客上下车乘客频繁,让李雷越发“头疼”。“一个网约车司机同时注册好几个打车平台,同时空内坐过出租车的所有乘客信息都要一一核对。因为对几个不常用的打车平台比较陌生,核查工作就有了难度,而这恰恰是最大的风险点。”李雷说,恰巧自己从事刑警反诈工作,他就通过求助各地公安部门很快就找到了网约车平台的有效信息,加快了流调工作开展。

“流调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个时间点、地点等细节的背后都饱含着队员们辛苦的付出。”李雷说,有时候得到的名单只有一个名字,要尽快找到这个人,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连夜追查成为常态。但是,为了家国平安,与所有抗疫人员一起献出微薄之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李静:“快退休了,能为抗疫工作尽一份力,很自豪!”

李静,李雷的父亲,章丘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部,58岁,鬓发斑白,精神矍铄。“我主要负责后勤保障、数字统计、督导检查等等这些琐碎的工作。与一线抗疫人员比起来,算不上啥。”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见到李静时,他正在门口检查扫码验码落实情况,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之前,我被安排到一个隔离点工作。最近10来天,刚到指挥部来办公。没想到,和儿子天天在一起抗击疫情了。”说起自己的工作,李静很欣慰。他说,刚来的时候,啥也不懂,几个年龄大的同志,就认真学习文件,尽快熟悉流程,特别是对负责的信息梳理上报工作,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疫情信息统计上报,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李静就认真学习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要求、新精神,每天都对所有数据进行梳理归类。“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深入,数据统计核实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核实信息和数据报送稍有疏忽,将会造成防控监测缺位,甚或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李静说,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就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对接收到的表格仔细分析研究,认真梳理归类,经常忙到晚上十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房休息。

“不只是我,这里的几位老同志都不计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负责、默默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李静说,有党和政府的领导,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

“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任务,作为检查组的一员,和卫健、疾控、环卫、环保等部门一起,经常到隔离点督导检查。我主要发挥自身特长,让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被隔离人员消除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圆满完成隔离任务,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说到这里,李静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王运:“我们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奔赴一线的路上。”

“阿姨,您好,今天的核酸检测开始了,请赶紧来社区核酸监测点做检测。”5月的章丘,气温已经超过25度,在双山街道玉兰花园核酸检测点,和众多医护工作者、防控志愿者一样,李雷的妻子王运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从下午4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对社区居民核酸检测情况进行统计。一遍遍地核对信息、一遍遍地拨打电话,生怕漏下一户居民。

“李雷和爸爸都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也不能落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对王运来说只是“副业”,她是章丘区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和所有记者一样,她深入抗击疫情第一线,用镜头捕捉各个岗位的感人瞬间,用话筒告知最新防控的科普知识,用画面重现感动人心的新闻现场。“大家都走到一线、走到基层,把疫情防控的感人故事、疫情防控的实时状态,以及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及时宣传出去,我们不是在一线,就是在奔赴一线的路上。”在王运看来,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记者,重任在肩。每位记者都主动放弃假期,奔走在抗击疫情的路上。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桶泡面,把章丘上下同心同力战“疫”的故事第一时间呈现出来,用正能量的报道,鼓舞、激励着全区上下逆流而上。抗击疫情,唱响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主旋律。

连日来的忙碌,忘不了对丈夫的担心,却只能抽空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