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阵地搭平台创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个村级实践站,17个社区实践点、52个示范文明讲堂、98个试点企业......如今的章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落地开花,并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聚力量,章丘区调动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以平台建设搭建起惠及全区的“文明之家”,用不断完善的对接机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阵地:以点带面,让文明遍地开花

“家乡变化真的大,栋栋房屋美如画,说说咱们的新生活,百姓口里唱赞歌。”带有章丘方言的歌声伴随二胡、笛子、扬琴的旋律,在双山街道新世纪社区内回荡;“一、二、三、走!”穿着心仪的旗袍,踩着亮晶晶的高跟鞋,几十位阿姨在章丘区文化馆内以最美的姿态展现自我......类似的文化活动在章丘已成为常态,在街镇、村居社区的文明实践站内,每天都有着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和课程,让市民们的业余生活充满了色彩。

对章丘来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既是*治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自年被省和济南市确定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以来,章丘区通过在全区建设文明实践站点,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新的知识,享受新时代发展的福利。

“打造思想宣传和服务的阵地,把宣传教育寓于服务之中,把思想*治工作体现在解决问题之中,真正构建起扎根基层的‘不走的队伍’、群众身边的‘百姓之家’,这是我们建设文明实践中心的初衷也是目标。”章丘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春红在介绍工作时提到,在全区多点打造文明实践站,把新思想、新*策、新技术、新活动送到了百姓群众身边,这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章丘发展凝聚了思想力量。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对于如何打造带有章丘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章丘可谓资源丰富,明珠南区以家风带民风树新风、三涧溪村*建引领培育家国文化、吴家村“三联三带”强村带弱村、三德范村儒学文化树村风、石子口村文化扶贫等工作,这些都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样板和经验。为此,在章丘区委区*府确定的“突出特色、打造样板、树立标杆”的工作目标下,通过前期选择的10个样板村(社区)先行试点,着力打造了*建引领型、市民教育型、产业发展型、科技兴农型、文化传承型等各有特色的“五型”村居。

以点带面,遍地开花。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下,章丘区加大文明实践站点的建设速度,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利用好现有资源,不另起炉灶,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通过整合镇街和村、社区现有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搭建起了一个个具有“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更突出文明实践功能的基层实践阵地。

现如今,具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播、全民阅读、教育培训、家风传承”等功能的文明实践阵地正在全区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利用文博中心现有阵地,整体打造的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主题公园已投入使用。遍及各街道、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和文明单位建立的文明讲堂、职工之家,作为百姓参与实践的基层阵地也已遍布全区。

除此之外,正在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办公室、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四月底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县市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挥中心和智慧平台,而这将推动章丘文明实践工作走向新阶段。

搭平台:让老百姓的需求变成主动为百姓服务的基础

“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切实解决百姓当下面临的问题,以及提供他们所渴求的文化知识。”章丘区委宣传部副处级领导干部李应江在采访中表示,提供文化服务重在“精准”,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百姓心里,才能让文明实践中心真正办的越来越好。

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带来什么。据悉,为确保文明实践不是“空对空”,章丘区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聚焦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切实提高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着力解决基础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聚焦群众多元需求,利用线上大数据,打造网上百姓之家。“手指上点点就能获得所需内容”,在当下“互联网+”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手机互联网已然成为实现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无缝对接的重要方式。自去年以来,章丘区积极搭建媒体发布平台,建立了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功能于一体的“文化e点通”云平台,该平台以数字化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了章丘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海量文化资源和用户,让市民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免费阅读图书等文化内容,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线下学习,让用户真正零距离共享文化资源大餐。

据了解,该平台包括文化动态、文化培训、文化点单、活动报名、文化日历等信息,市民既可以对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查看、预约等,也可以对活动进行评论反馈,通过市民在浏览中形成的大数据,*府可以针对百姓的需求开设相应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群众点单、专业制单、*府买单”的文化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章丘区*府根据大数据分析开设了瑜伽、舞蹈、戏曲化妆等21个艺术门类的辅导,培训多场次,培训人次达到了1.5万人,精准的服务受到了百姓广泛好评。

除此之外,章丘还注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所,研发了七个主题的文明实践相关软件,同时同步进行了山东省“文化消费云”文明实践系统接入工作,如今,各种app平台、有线电视接入等网上文明实践系统已经全面运行。

线下志愿服务,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拥有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前提。为此,章丘区建立了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了人的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2支区直部门分队、18支镇街分队、20支社会分队。坚持*员干部带头,开展“文明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我先行”主题活动,*员干部、非*员干部全部进驻社区报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区拥有注册志愿者11.1万人,其中社区*员志愿者1.5万人。

为确保“精准”的志愿服务,当前,章丘区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需求点单系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面向群众即时征集服务需求。围绕“讲、评、帮、兴”,制定“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领单、*府买单、社会评单、考核定单”六个工作流程,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分众化、多元化、精准化志愿服务,这一举措也确保开展的是群众最喜爱的活动,宣讲的是群众最想听的内容,讲解的是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的是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的是群众最闹心的事情。

创载体: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文明实践的推进过程中,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进行推送,好的活动不仅能够让群众自愿加入文明实践中,同时也能让文明实践在章丘更好的生根发芽,切实在全区营造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当前,章丘区针对全区群众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之风正在全区全面吹响。

为解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区建立了以区农业部门、镇街农技站百名技术指导员为主导,以全区18个镇街共个科技示范主体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真正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为帮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区青少年科技艺术活动中心结合文明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圆梦蒲公英”行动、“青春风采”支教等活动。同时在全区积极举办教育讲座、器乐培训、书画讲堂等公益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活动。

区民*局借助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在全区范围内深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聚焦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婚俗改革、殡葬改革等,引导市民革除陈规陋习。期间,创新策划了婚礼式颁证等活动,培育乡风民风,全区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精准扶贫,文化先行,在文明实践中,区文联组织开展了文艺“六百”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非遗社区行等一些列活动,切实讲好章丘故事,让文明风尚在章丘流行起来。

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文明实践工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组建法律服务志愿队,开展“法润乡村”、“送法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去年以来,共举办法治讲座及普法宣传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44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次。

下一步,章丘区还将实施“百千万”文明实践项目。即百个项目入乡村、千名干部入农户、万名志愿者进基层,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继续开展“文明实践进社区、志愿服务我先行”主题活动,组织*员干部、非*员干部全部进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文明实践我参与--公益捐助项目”,动员各类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投身环境保护、扶贫济困、抢险救灾、文化共建、社会捐助、义务献血、环境清洁、医疗卫生及大型社会活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闪电新闻记者张帅通讯员孟凡庚济南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