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莱而来不畏难融合发展永向前济莱高 [复制链接]

1#

年9月18日,济莱高铁项目开工建设,吹响了济南加快推进全域一体融合发展的号角,开启了济南轨道交通人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域高铁建设的新征程。年9月15日,济莱高铁开始联调联试,标志着进入通车运营倒计时阶段。在济莱高铁开工三周年到来之际,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者正奔忙在建设一线,全力完成后期建设工作,向着年底通车目标奋进……

济莱高铁作为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是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济南“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开篇布局的重任,又承载着沿线各区广大市民的“高铁梦”。三年来,济莱高铁建设者到底攻克了哪些工程技术难点?收获了哪些值得业界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9月18日,记者走进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和施工一线,近距离感受济莱高铁建设的火热场面,探寻其三年蝶变的密码。

*建领航工程建设

*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济莱高铁自开工以来,一直坚持*建领航,工程建设到哪里,*旗就插到哪里!

济南轨道交通人是第一次建高铁,没有经验怎么办?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交通发展投资公司*总支组建多支*员突击队,对工程建设、技术攻关、合约管理、征地拆迁等工作难点展开攻关。

赵松壮是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员突击队中的一员,他负责的章丘南跨京沪高速特大桥需要跨越岩溶地层,地下溶洞密布,最长桩基需要80多米,为国内罕见。在桩基施工中,如果不采取措施,浇到地下的混凝土就可能像水一样,顺着溶洞到处流,做了无用功不说,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如果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封堵溶洞,速度慢,肯定会影响整条线路的工期;如果采用新工艺,效率高成本更高,将大大超出建设预算。是多花钱保工期?还是省资金弃进度?*员突击队成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攻坚,他们查资料、看文献、与参建单位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用夜视摄像头探明溶洞位置,再用钢护筒进行封堵,不但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浇筑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我们将*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确定了‘1+’*建工作建设体系,打造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图书角并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推行星级员工考评制度……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队伍,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交通发展投资公司*总支书记、总经理路林海告诉记者。

济莱高铁线路长,施工单位及工程建设涉及的单位多,为了进一步凝聚工程建设合力,交通发展投资公司*总支牵头成立由市、区相关部门,街道和济莱高铁设计、施工单位等15个*组织组成的济莱高铁*建联盟,通过优势资源联享、*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动、作风纪律联抓等,凝聚*建合力,团结带领广大建设者攻坚克难、快干实干。

今年4月,正值济莱高铁向年底通车目标攻坚决胜的关键期,一场比年初更为严峻的疫情大考突然来袭。受疫情影响,全线38处工地全部停工,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为了尽快推进工程复工复产,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支部协调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沿线各区行业主管部门,迅速开展复工复产验收工作,仅用8天就实现了全部工地复工复产,成为全市首批复工复产的建设项目。

复工后,各参建单位面对站前工程和铺轨、四电等站后工程交叉作业的难题,再次发挥*建联盟的力量:各施工单位通力协作,站前工程施工单位增加人员、机械设备等要素保障,加快工程建设,将耽误的工期抢回来,为站后工程施工争取了时间,实现了静态验收顺利通过、动态验收如期开展的目标。

高铁建设的“百科全书”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年,我国高铁通车里程世界第一,山东高铁通车里程全国第三。在众多高铁线路建设中,大多由国家或省级平台投资。作为全国首条市域高铁的济莱高铁,却由一个没有任何高铁建设管理经验的市级平台——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投资建设,对于他们来说,在“建设、管理、收益平衡”等方面都是一个难题。

承担济莱高铁建设任务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既要“拆”也要“建”,不仅负责所有的工程建设,还要协调沿线各区*府组织建设、投资、征迁工作,在确保铁路通车的同时,规划高铁新城的发展,把高铁建设及后期车站周边开发与区域经济全面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难度不是简单的“1+1”,而是呈几何倍数的递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市级平台建设高铁的先例,济南轨道交通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去研究和实践。开建三年来,他们一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勇闯“无人区”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济莱高铁线路全长.49公里,其中桥梁53座总长约48公里、隧道24座总长约43公里,桥隧比例近78%。全线设济南东、历城、章丘南、雪野、莱芜北、钢城6座车站。放眼全国,济莱高铁并不长,但却是我国高铁建设的“百科全书”。

隧道、路基、转体桥、系杆拱桥、悬浇连续梁、现浇连续梁,济莱高铁项目涵盖了高铁工程建设的多种方式;平原、丘陵、山区、沉积岩、花岗岩、石灰岩,遇到了高铁建设的各类地形和地质;跨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河道、水库,高铁上跨施工的多种情况都有涉及;迁改燃气、输油管线,低压、高压、超高压电力线路,管线迁改种类繁多;穿越城市、城郊、乡村,高铁建设的各类外部环境应有尽有……

面对这样一条“百科全书”式的高铁,济南轨道交通人知难不畏难、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集团抽调优秀员工组建了济莱高铁建设项目部,到京张、京雄高铁等重点工程观摩,学习先进的建设管理经验;配合工程建设进展,邀请隧道、桥梁、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高铁电力、信号等方面的专家来授课,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此外,开展读书分享会、业务研讨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项目管理人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

据统计,济莱高铁先后立项10项科研项目,在全线推广应用22项工装工艺,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自年9月18日开工以来,先后实现全线隧道贯通、全线贯通、全线铺轨贯通、新建站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等工程节点,年8月22日顺利通过静态验收,9月15日开始联调联试,迎来了建成通车的最后决胜阶段。

用“绣花”功夫铸精品工程

济莱高铁自开工起就树立了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严把安全质量关。施工图纸宛若绣花底图,施工场地是巨大的绣布,在哪儿下针、缝多密,都要精准,针针都要绣在实处。济莱高铁建设坚持样板引路,持牌验收、提升工装工艺水平等,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我宣布,济莱高铁雪野站候车厅装饰装修通过首件评估!”随着评估组的集体决定,年9月13日,雪野站候车大厅装饰装修作为全线新建站房的样板工程通过评估。后续其他4座站房的候车大厅的装饰装修,也将按照这一标准执行。

济莱高铁站前及站后工程共设置82大项首件评估项目,大到钢筋型号、混凝土浇筑质量,小到水龙头、控制开关安装,都在评估范围内,旨在为后续同类型施工提供样板和标准。

同时,在施工中,每道工序施工完成转入下一道工序前,都要进行监理旁站持牌验收,明确验收工序内容、部位、人员等关键信息,并留存相关影像资料。

首件评估和持牌验收是“绣花”质量把控的制度要求,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绣花活”,还需要先进的工装工艺等“针线”硬支撑。在隧道施工中,长期以来,确认隧道二衬混凝土是否脱空密实、强度及厚度是否足够等,很大程度要依靠人工监控手段来实现,监控不到位,就容易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

在济莱高铁隧道施工中,全部采用智能二衬浇筑台车,可实时监控混凝土浇筑状态,有效减少隧道拱顶混凝土不密实导致脱空和空洞等问题的出现。除了智能二衬台车,还有隧道施工中的三臂凿岩台车、液压式自行仰拱栈桥,桥梁施工中的全封闭式挂篮、智能温控模板,箱梁生产中的全自动张拉机、全自动钢筋数控弯箍机、箱梁钢筋定位支架,四电工程施工中的接触网支架预配平台等一大批工装工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

“绣花”不仅要有好的针线和质量把控标准,还需要有技术高超的“绣匠”。与地铁线路不同,高铁线路长且大都位于郊区,管理难度大,作为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是一个难题。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抽调*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兵强将,24小时常驻现场,以管理地铁建设的模式管理高铁施工。他们分组划片,紧盯关键节点,强化调度和组织协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他们当中,王永吉、秦晓鹏、孙华盛面对外部因素干扰,冲在一线,把握主动、积极应对;朱浩、王磊、王树栋面对工期压力,科学统筹、快速推进建设,周立民、李圣岩从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三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他们是全体济莱高铁建设者的一个缩影。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共同努力拼搏下,济莱高铁一项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而隧道施工劳动竞赛、隧道防水板施工技能竞赛、预制箱梁施工技能竞赛、监理知识竞赛、隧道和连续梁施工擂台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工程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腔热血,融进万丈厚土;多次攻关,忘却艰难险阻;飞驰的列车,留下他们指尖的温度。这群可爱的济莱高铁建设者,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上,留下了最亮丽的奋斗身影……

为“莱”而来融合发展未来可期

济莱高铁是全国首条市域高铁线路,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济南市区与莱芜、钢城的融合发展,为济南高质量发展增加底气和后劲。对此,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就加快济莱高铁建设作出明确指示。

路林海告诉记者:“对于济莱高铁的重要意义,济南轨道交通人牢记在心中。为了莱芜的未来而来,就是我们对济莱高铁的定位。线路开通后,具备越站和始发条件,历城站直达莱芜北站,按时速公里计算仅需18分钟,莱芜区将真正纳入强省会建设的半小时经济圈,结束莱芜区、钢城区没有高铁的历史。此外,通过济南东站高铁枢纽,还可以实现同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等城市的互联互通。随着济滨高铁以及济莱高铁南延项目的建设,济莱高铁将成为全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铁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连接济南和临沂,大大提升全省高铁网络化互联互通能力。”

家住济南市区的张先生就职于莱芜区一家大型企业,每天他乘坐大巴车往返的通勤时间就近4个小时。济莱高铁开工后,他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