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转载锻造章丘
TUhjnbcbe - 2023/11/6 21:39:00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章丘是在水与火中千锤百炼出来的。打铁声至今盘旋在百脉泉的上空。1


  过去,冶铁是门高深的学问。人类早期冶铁,大多炼的不是铁矿石,而是陨铁。陨铁这种天上降落的原料,使冶铁过程更有神秘感。加上那时候人们对火候的控制不够成熟,比起铜,铁的熔点要高出很多,攻克冶铁难题对生产力变革乃至世界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铁匠无疑是当时顶厉害的“高技术人才”。


  我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就已经能冶铸白口生铁,铸造铁器,比欧洲早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生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国家,最迟在春秋战国之际,已经能够把又硬又脆的白口生铁加以柔化处理,使之变为可锻铸铁(即韧性铸铁),用作农具和工具原料,这比西方早了年左右。


  现代考古学和历史史籍证实,在上述各个时代,都有章丘铁匠的身影。


  大约在商朝时期,章丘就发现了铁,章丘铁匠应运而生。春秋时期,章丘铁匠已经开始用铁铸造农具。西汉时期,朝廷在济南郡设置铁官。当时制造的铁器中,农具类有犁、铧、铲、锸、钁、锄、锨等;兵器有刀、剑、戟、锤、戈、矛、箭镞等;日常用品有釜、鼎、灯、勺等;工具有斧、锯、凿、锛、锤、钻、钳之类以及铸造这些工具的铁范。可以说,当时社会所需的各种铁制品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画像石拓片生动地展示了

汉代冶铁的劳动场景


  铁农具的制造促进了济南地区的农耕快速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了“唐冶米市”的繁荣景象。

2


  从汉代始,章丘铁匠便名冠华夏,至今不衰。


  汉朝时,济南称济南郡、济南国,辖14县,首府在今章丘境内的东平陵故城,直到西晋永嘉年间才迁移到今济南历城区。可以说,今日之章丘就是古时之济南。


  铁在国计民生中地位重要,汉武帝在全国设铁官48处,济南郡就有两处。那时,章丘不仅是郡治所在地,更是我国冶铁中心之一,铁匠技艺自然也相当之高。据《后汉书·韩棱传》记载,汉章帝刘炟曾经赐给三位重臣宝剑,其中赐给尚书陈宠的宝剑就是“济南椎成(即锻打)剑”,这说明当时的章丘锻打剑具有“国宝”的地位。

汉代东平陵城冶铁区发掘现场


  锻打宝剑韧性好,刀刃锋利,吹毛断发,到18世纪中叶欧洲人才有此技术。


  “唐代铁器章丘最盛,章丘冶山唐时冶铁于此”,章丘“唐冶村”(后划入济南历城区)由此而来。


  到明朝时,章丘铁匠之风更盛。万山村的万、李两姓从那时起便世代打铁,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袁庄村袁氏世代铁匠,十三世袁斗宝有五子,分别起名袁金、袁银、袁铜、袁铁、袁锡,以示纪念。


  到清朝,铁匠已成为关乎章丘经济命运的最重要的行业。清《章丘乡土志》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章丘人口73万,约38万人打铁。


  章丘铁匠为糊口而游走四方。“早行鲁中胡山下,晚宿蒙岭料石堆”,俗称“打乡铁”。清《章丘乡土志》载:“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无乡镇无之。”这种生活习俗一直延续至当代。


  普集镇坦上村铁匠李传文,17岁开始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一带“打乡铁”,一干就是30多年。


  “打乡铁”使不少章丘铁匠游走异乡,也由此创造出了章丘之外的铁匠辉煌。如号称北方“刃具之最”、历经二百年不衰的青州刘家“大三”剪刀,始祖刘恒清就由章丘“打乡铁”而来。又如享誉全国的周村铜锣,也是起源于二百多年前到周村“打乡铁”的章丘柴姓小炉匠,他传下来的锣音质浑厚圆润、宛如虎啸,是上世纪30年代京剧舞台上的名锣,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桂秋、奚啸伯、杨宝森等名家无不购买,可谓一锣震天下。


  抗战爆发后,章丘的几支抗日队伍曾因缺枪少弹请铁匠高手仿制枪炮,*工铁匠最多时达到多人。今年75岁的章丘区铁匠习俗非遗传承人牛祺圣回忆,他的父亲、伯父、叔叔兄弟四人曾为胶东八路*打造七九式步枪,不仅造出了长枪,还造出了机关枪、迫击炮。

3


  如今提起章丘铁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章丘铁锅。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让章丘铁锅名扬天下,“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但事实上,铁锅并不是章丘最牛的锻件。


  年8月,一个直径近16米、重达吨的“世界第一圈”从章丘区出发,乘坐有个车轮的特种专用车辆去往潍坊港,引发全国千万网友“云护送”。这一“国之重器”(学名核电支承环)近50米圆周没有一道焊缝,代表了核电锻件的最高技术水准,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炼剑到造刀,从铸鼎到锻锅,从打锄到造“圈”,“风吹一炉火,铁打四方财”的章丘,正从传统的“铁匠之乡”加快产业升级,转型高端制造,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章丘上空回荡了几千年,穿越历史的烟尘,“打铁人”锻铸的东西虽然不一样了,但是不功利、不浮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积极铸锻美好生活的精神始终未改。

(来源:“山东宣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锻造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