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领头雁,发展的拓荒牛。艰难逆境中奋发,风刀霜剑里笃行。荒山上种满致富的树,内心里刻下振兴的梦。十年耕耘,犁平坎坷,播撒芬芳。他在奋斗的画卷中百炼成钢。
——写给牛刚祺
鲁网8月22日讯早就听说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有座花果山,花果山上有个“老牛”。他神通广大,硬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让一个荒山坡摇身一变,成了“花果山”。
“老牛”姓牛,叫牛刚祺,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鸣羊新村党委书记。虽已68岁,年近古稀,可说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他说,“我这个牛脾气,啥时候也改不了。”
(一)
众所周知,章丘,北临黄河,南依泰山。而境内还有与世界著名自然保护区之一的吉林长白山同名的山脉——长白山。
章丘长白山,因山势陡峻,长年白云缭绕而得名。虽不及吉林长白山雄伟,但素有“小泰山”之称,甚为壮观。又因这两座长白山都是火山活动的产物,成因一致,而章丘长白山又生成较早,所以,在这一对姊妹山中,章丘长白山则为姐姐。
沿章丘长白山南眺,便是开篇提及的“花果山”,曰鸣羊山,位于相公庄街道鸣羊新村东南面。这鸣羊新村是党组织优调后,由十九郎村和颜家村组成。关于鸣羊山和十九郎村,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只金羊到山上修炼,成仙后,被这里的绿水青山吸引,便住了下来。每到晚上,金羊就从半山腰出来,跑到山顶“咩咩”直叫,山下的人听得清楚,便把这座山唤作“鸣羊山”。
只听过羊叫,却没人见过金羊。有人就想把金羊逮住,见其真实面目。
于是,听到金羊发出叫声时,就赶忙跑向山顶。可当到达山顶时,金羊早已没了踪影。也有人提前埋伏在半山腰,坐等金羊出现,结果失望而归。
有一天,村里一老农正在山间锄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路过时,对着堰边的一棵荆蒿树端详半天。老农心想,一棵连烧火都不用的荆蒿树,有啥稀罕的?便问道:“老先生,你看的这棵荆蒿,有啥用?”
“你们这山上有只金羊,村里人想逮住它。”
“你咋知道?”老农惊诧。
“这金羊就在鸣羊洞里,要想逮住并不难。这荆蒿树便是开洞的钥匙,但逮羊之人须是一母所生的十九个男子。”说完,飘然远去。老农也没当真,回家就把此事当作笑话说给街坊邻居了。
很快,就传到了村中一大户人家的耳朵里。这家人生了十八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要是咱这女儿是个儿子该多好,这金羊就是咱家的了。”
“他爹,咱把女婿叫来凑个数不就行了吗。”
“对!”关键时候,老两口心生一计。
第二天拂晓,兄弟十九个便兴冲冲来到山上,一起用荆蒿树打开山洞门。进洞一看,果然有只金羊在吃金豆子。兄弟们赶忙扑了过去,抓住羊角就往外拽。
眼看就到洞口了,却拽不动了。老大喊道:“妹夫,你踩着我的脚了!”
这一喊,金羊听出了端倪,扭头就往回跑。兄弟们死死地抓住羊角不松手。“咔嚓”一声,羊角断了,兄弟们被惯性甩出洞外。
“咣”一声,洞门关闭了,只有手中的半个羊角金光闪闪,确是金子。
听完事情原委,老汉叹息说,“果然是一个女婿半个儿啊!”
从此,十九个男子逮金羊的故事就传开了,“十九郎庄”的村名也叫了起来。
(二)
十九郎,全村多口人,87名党员,以牛姓居多。
牛刚祺,从小就生活在这充满传奇故事的鸣羊山下、十九郎村。
年轻时开过工厂,四处奔波,生意兴隆。年,时任村书记见他治厂有方、人缘颇好,就请他加入村两委,同时担任村治安主任和调解主任两职。
认真的性格、踏实的作风,牛刚祺就像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辛勤耕耘,办事公道,一心为民,老百姓遇到啥事都找他说道说道,他更是尽心尽力,村民心悦诚服。
几年前,村东头邻居老李家和老刘家,因为老刘家开车床厂噪音大,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最后找到了牛刚祺家里。
“一大家子人都靠这个厂子养活,关停是不可能。可老李说得也对,噪音大影响了正常生活。咋办?”牛刚祺把两家叫到一起开始调解。“大家都要互相理解一下,休息时间尽量别生产,以免发出噪音,影响别人,远亲不如近邻呢!”
“那也不行,咱老农民整天都在家里出来进去的,这噪音大了,一整天心烦意乱的,影响生活。”老李坚持己见。
这样的调解不下10次,却有始无终,难得共识。可牛刚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天早上,天降大雨,他巡查村里的老旧房子时,发现一座老宅子的院墙有些松动,“这不是老李的房子吗?让他从村东头搬过来住,噪音不就影响不着他了吗?”
想到这里,他赶紧给两家打电话,叫到村委会,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李想,现在孩子也上大学了。老宅子虽小,老两口住,够用。虽不是很情愿,但也答应了。
“老李,还有一个事,你看看能行不?”牛刚祺试探着问老李,随后又把目光转向老刘。
“啥事?”老李嗓门抬高了八度。
“李大哥,我开厂子,噪音影响了你,我不对,向你道歉。我是想问问能不能把你这个院子卖给我,我改建成厂房。”老刘满脸的歉意。
原来,为了扩大规模,老刘多次找牛刚祺想批块地,可是因为村内没有合适的地,一直没成。借着老李搬家,便生了这个主意。
说起来,两家还是远房表亲,肥水不流外人田。老李和老伴商量之后,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老刘。一个纠纷,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三方满意。
这,便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牛刚祺的智慧。
(三)
十九郎村,靠着亩的鸣羊山,靠山吃山,开山采石。曾经创办石料厂,每年给村里带来70万元的收入,在十年之前,非常可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下大决心、大力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见诸行动。十九郎村的石料厂也于年全面关停。这一年,牛刚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石料厂关停了,村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咋办?”牛刚祺一上任,就遇到了一道“坎儿”。
他召集新一届村两委商议。
“咱村就是靠着山,靠山还得吃山。”
“山上就是有石头,石料厂关了,咋吃山?”
“咱又不是孙悟空,这荒山坡,还能变成花果山?”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牛刚祺一边听,一边走来走去。
“咱这荒山坡,为啥就不能变成花果山?”牛刚祺说话声音本来就大。此言一出,全场安静。“咱小的时候,父辈们不就在山上种苹果吗?”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是科技种植,村里现在断了粮,买树苗的钱都没有了。”
“这山都荒了9年了,满山遍野的野生树像碗口那么粗,啥时候能清出来?那可是多亩地啊!”
……
七嘴八舌里,全是丧气话。
“石料厂关停了,但是留下了乱石林立、千疮百孔。要想发展,植树造林是唯一的途径。种苹果树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这条路没有错!”牛刚祺认准了这条道,接着说,“党员干部带头上山,明天我就去。老祖宗能愚公移山,咱这鸣羊山,也一定能‘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天蒙蒙亮,山上就能看到牛刚祺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劳动的身影。
开荒山易,买树苗难。牛刚祺还得为考察树苗操劳。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推荐下,他带领党员群众30多人,到烟台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考察苹果种植。
小草沟村,素有种植苹果的历史。年,拥有苹果园亩,是我国最大的苹果脱毒苗木繁育基地,苗木质量、科研实力及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那时候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6万元。
红红的苹果、绿绿的植被,满眼都是色彩,满心都是希望……望着清新朴实、清淡隽永的生态画卷,牛刚祺和村民们品味出了一份芬芳和甜蜜,升腾起了姹紫嫣红、瓜果飘香的希望。
考察结束,回到山上,眼看着荒山开出了多亩,心里升腾的希望却因为没钱买树难以实现。也曾与小草沟村商量着先赊账,可是被拒绝了。
“我是村书记,我先带头捐!”牛刚祺的牛脾气又上来了。
他捐了3万,其他4名村干部每人捐了2万。就这样,用沉甸甸的11万块钱,买进了第一批树苗多棵苹果树。
这苹果树,是致富树,更是牛刚祺种在心里的希望之树。每天早上四点多,他就扛着镢、拿着镰,上山种树、精心护树,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让小树苗茁壮成长。
种树必先开山,开山必先治水。树苗种上了,2年以后结果,6年以后达到盛果期。这荒山野岭的,水从哪里来?山上打井,是唯一出路。
“牛书记,之前几辈子都没从这山上打出水来?你能打出水来?”
“就算是能打出水来,打井的钱咋办?总不能再捐款吧?”牛刚祺又一次被泼冷水。
“没有钱,就跑项目,我就不信这个邪!”牛刚祺到水利部门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很快得到了支持。打井队随后就驻在了山上。牛刚祺忙前忙后,端茶送水,安排吃住,整天忙个不停,3天打了米,也没见到一滴水。
“本来信心满满,想大干一场,结果却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是不是真不行。那时候,连打井带开荒,还有家家户户的事,头绪繁多,整宿睡不着。”牛刚祺说,打到米的时候,还是没有水的痕迹,加上诸多闲言碎语,沉重的现实让他越来越焦虑。
火热的心,强壮的身,繁杂的事,这位中年硬汉陷入了迷茫。
“虽然捐款种上了第一批果树,可见效很慢。村里又没钱,开荒也是赊账,要是打不出水来,我就是十九郎村的罪人。”
面对强大的思想压力,牛刚祺一宿一宿地睡不着。镇静药一次吃5粒都不管用。
“牛书记,你光这样可不行。医院看看吧。”一起在山上干活的人都疼在心里。
牛刚祺被失眠折磨的实在是难以承受,医院进行检查。
“老牛,你这病啊,得赶紧治,再不治,你真就疯了。”连续跑了七八趟,医生把准了脉,开出了方,四种药配合着吃,才慢慢好转起来。直到今天,牛刚祺还是要靠吃药助眠。
每一个迷茫的背后,都隐藏着惊喜,那就是坚持的力量。就在牛刚祺抑郁焦虑的时候,惊喜来了。
“牛书记,有水了,有水了……”虽然当时已60岁,可正在山顶的牛刚祺,听到“水”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像小伙子一样兴奋地从山上冲了下来。那份喜悦,那份甘甜,润泽心田,终于啃下了“硬骨头”,带来了新气象。
牛劲上来的牛刚祺,硬是把井深打到米,水源更足,水量更大。随着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那时起到现在,一共打了5眼井,修了3个平方的蓄水池,至今水流不断、绵延不绝,且因水质良好,还生产出了天然矿泉水,备受欢迎。
(四)
“暖水瓶、兀撑子、水杯子”,是牛刚祺的“三件宝”。
年夏天,为了扩大苹果种植面积,他再次雇挖掘机上山开荒。村委5个人,只有文书守大门,其余4人每天都上山干活,至今不辍。
“钱,对村里来说,是命根子。这点钱,就得花在刀刃上。”牛刚祺每天黎明即起,带着“三件宝”上山“监工”,生怕挖掘机偷懒,浪费了每一分钱。一把破旧的遮阳伞,成了他避暑的最好去处。
“爹,你在山上还脱衣服吗?”
“天这么热,我脱衣服干啥?”
“你身上咋还这么黑了呢?”
“我可不能光坐着凉快啊,我得看着挖掘机干活,还得去给苹果树浇水施肥。穿着衣服也就晒透了。”面对儿子的质问,牛刚祺微微一笑,满不在乎,热情依旧。
“牛书记,你在哪呢?我要去查老人的存款,需要开个证明。”
“我在山上呢,你到山上来找我吧。”可是多亩的鸣羊山,去哪里找啊。
牛刚祺天天上山,给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他突发奇想,扛上鲜红的党旗,拿着必备的“三件宝”,人走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找书记,看党旗,鸣羊山上党旗红”,成为群众的口头禅,老百姓办事再也不用满山找了。
“一杆党旗,见证了荒山的变化。党旗在哪人在哪,党旗下面就是我,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牛刚祺始终不忘初心。可毕竟是60多岁的年纪,一心一意铺在村里的事业上,也难免出现意外。
年7月的一天,早上8点,他急于上山给果树打药治病,匆匆忙忙借了邻居家的旧摩托车骑上就走。途径一个水洼时,因为刹车太急,“咣当——”硬生生地连人带车摔在了地上。腿上顿时晕出一块巴掌大的淤青,胳膊也划出了一道伤口。
“牛书记,你看看摔得这么重,医院看看吧。”路过的村民见状,连忙把牛刚祺扶了起来。
“不用不用,你把我送回家吧。今天村里是大集,你绕着走,别让大家看到。”牛刚祺强忍疼痛、羞于见人。
“你咋这么不小心呢?有啥大不了的事,急乎乎的,这下好了,也上不了山了。”回到家,老伴一边嘟囔,一边给他抹药。
“那一棵棵苹果树就和孩子一样,从筷子那么细长到碗口这么粗,都是我们一天天、一点点养活起来的。现在生了虫,长了病,能不心疼吗?”说这话的时候,牛刚祺好像忘了皮肤之痛。
“就知道你的苹果树,你去和苹果树过算了。”老伴一生气用力过猛,戳疼了牛刚祺。“你轻点,我这浑身和散了架似的,不服老不行啊。”
“我还不知道你,好了伤疤忘了疼,一霎就不是你了。”40多年夫妻,老伴太熟悉牛刚祺的脾气了。
果不其然,休息了一个下午,第二天,还是早早地起来,到山上去了。这回没自己骑车,是让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接着他去的。
为了村里的事业,牛刚祺心中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他治村治山整整十年,可这牛脾气一直没变,他和村干部的身影几乎天天都出现在鸣羊山上,他的信念一直在坚守,他的事业也一直在继续……
“要是没有牛书记,哪里有今天的十九郎?”看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绿水青山,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起这10年来的经历,牛刚祺有感而发。“乡亲们离不开鸣羊山,离不开十九郎,我们就在绿水青山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如今,亩的荒山,已经种了多亩苹果,多亩梨,苹果因为质量好还登上了飞机。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牛刚祺把泥土拉到山上,种植了30亩白莲藕,描绘出一幅“满池荷香、硕果飘香”的生态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采摘休闲。
“年,我们村集体收入超过了万元。我们为全村多名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补贴元,为80岁以上老人建了‘长者食堂’,中午免费午餐。建设了焕然一新的文明实践广场、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古朴典雅的文化长廊,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正融入经常、化为日常。”牛刚祺的那份自信和喜悦溢于言表。这,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村来说,实属不易。
由于党组织优调,十九郎村和颜家村合并为鸣羊新村党委,牛刚祺担任党委书记,年纪更大了,担子也更重了,荒山坡变花果山的故事还在继续……望着满山丰收的果实,他忘记了浑身疲惫,牛脾气又来了:要利用村内老粮库做民宿、引进专业人才、发展文旅产业、打造田园综合体,让鸣羊新村在擦亮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名片中焕发新的生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太阳映照下,牛刚祺红彤彤的脸,与山顶上鲜红的党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老牛啊,是真牛!(通讯员孟凡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