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龙山泉韵章丘系列短视频非遗文化
TUhjnbcbe - 2024/9/9 21:54:00
                            

编者按: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新的一年。

年,一个非凡的节点,一个火红的年份。这一年,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闯敢创、善作善成,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见证了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感受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的崭新气象,看到了章丘大地生机勃勃的幸福景象……这一切,交织成铿锵奋进的声音、五彩斑斓的色彩、如花绽放的文明,高扬在天际、回荡在耳边、盛开在心间,汇聚成建设现代化济东强区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文明典范出彩章丘。辞旧迎新之际,济南市章丘区委宣传部与山东大学团队联合策划,推出“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系列短视频第二季——《聆听章丘》《章丘色彩》《文明章丘》等6部短视频。让我们一起聆听岁月回响,一起欣赏四季斑斓,一起领略文明风尚,一起感受文化“两创”……

4非遗文化匠心传承

02:20

鼓点一响,

声振四方。

伴随着鼓乐齐鸣,

章丘非遗名录依次浮现在荧幕之上。

一曲多韵的鼓音,奏响民族的回音;

一部多彩的“非遗”,唤醒文化的记忆。

章丘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宝贵的遗产。

从跨越千年的巅峰技艺,到寻常百姓的佳肴美馔;从音律婉转的传统戏曲,到锣鼓喧天的民间技艺。这些充满活力的人文精粹,见证了章丘历史的深厚沉淀,也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绵千年的蓬勃生机。

龙山黑陶

站在千年工艺之巅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龙山黑陶的独特,不在于它的用途,而在于它的制作。

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打造了薄如蛋壳、光亮如漆的黑陶工艺。黑色的外表与轻盈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比,快轮拉坯技术的率先应用,成为世界制陶技艺的巅峰之作。

章丘铁锅

千磨万击更坚韧

“庄庄净是叮当响,锤点压过寺庙钟。家家不用打鸣鸡,锤声连连报五更。”这便是章丘铁匠打铁时的缩影。

一次次锤炼,一声声锻打,铸就了章丘铁锅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三万六千次的敲击,让锅如明镜,也让“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铁匠文化深深地融入了章丘人的血脉。

章丘芯子

一“芯”一意的故事

形如灯芯,态如颠轿,遂名“芯子”。

曾经,在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每逢正月十五前后,村里就会迎来芯子表演队伍,驱逐邪魔,祈求吉祥。

现在的芯子早已成了节日里供村民娱乐的游艺活动。适逢节庆,芯子总是欢庆队伍中最耀眼的一个。彩绸铺展、绣带飘扬、锣鼓助阵的芯子一个接一个地一路走过,风格迥异,活灵活现:有才子佳人,有斩妖除魔,有忠孝节义,有诗书传家。一台台芯子,就像一座座流动的舞台,韵味十足,热闹至极。

章丘梆子

跨越时空一声“吼”

“忽听一声梆子响,从此为戏而痴狂。”章丘梆子的魅力已经穿越时空,走过三百多年的波澜壮阔。它最初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经艺人在山东传唱,久而久之,融入了章丘的方言特色。

章丘梆子唱词以梆定板、合辙押韵、字数规整、上下对应。女声细腻低沉,男声雄浑豪放。具有标志性的是“吼”腔“讴”声:吼,是章丘梆子的鲜明色彩;讴,是章丘地域文化的经典个性。

五音戏

质朴婉转的民间旋律

一城一唱,一台一腔。

章丘青野五音戏——一曲质朴婉转的民间旋律,一台历史悠久的“北方越剧”。它声音婉转,从不追求华茂的辞章;亲切生动,淳朴自然。作为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五音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黄家烤肉

舌尖上的“非遗”

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黄家烤肉,色泽焦黄油亮,咬一口皮酥鲜香。整猪烤制,垂涎欲滴,食而不腻,肉嫩可口。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也绵延着非遗文化的脉络。

非遗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风韵,凝聚着先辈智慧的结晶。章丘非遗,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原则,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更注重非遗文化“由传承到创新、由创新到活化”的时代表达。

观一门巧夺天工的技艺,听一曲深情婉转的旋律,品一道美味酥鲜的佳肴……了解非遗,印证过去,见证未来。让我们拭去章丘非遗的浮尘,踏寻人文历史的足迹,焕活中国文化的记忆。做好非遗传承的“接力者”,赓续千年文脉,绽放绚丽光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龙山泉韵章丘系列短视频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