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豆瓣评分已经跌到4.2了。
虽然有着央视爸爸这块大招牌,有着前两季豆瓣评分分别9.3和8.4的口碑积累,有着观众等待将近4年的殷切期望……
但也抵不住《舌尖3》的评分高开低走,从刚开播时的8.7到后来的不及格,最后一路下跌至现在的4.2。
从评分的不断走低,可以看出网友这次是真的失望透了。
甚至有网友气到不嫌麻烦重新打分,将两颗星改成了一颗星。
《舌尖3》真的有那么差吗?还是自己看看吧!
最直观的感受表现在,小拇哥以前看《舌尖上的中国》,馋虫被勾出来后能猛吃三碗饭。
现在看完,电视里的一闪而过的“美食”看着食欲全无,自己饭碗里的更是觉得寡淡无味。
《舌尖3》一共8集,每集都有一个很有逼格的主题:器、香、宴、养、食、酥、生、合。
不仅是名字听起来有逼格,每一集的立意格局也都很高大上。
《舌尖3》的总导演刘鸿彦是个敢于创新的人,在她看来,《舌尖3》才不是一档教人做饭的美食节目,而是要讲食物和食物背后故事。
所以我们看到,第一集“器”就介绍了炒锅、菜刀、砧板等厨用器具。大概也是想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但讲美食背后的故事,也不能把美食本身给丢掉啊!
看完第一集“器”,里面的菜我是一个都没记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章丘的铁锅。
这一集从11分39秒开始述说铁锅的历史,后面花了6分多钟的时间来重点介绍章丘几近失传的铁锅工艺。
章丘铁锅手工铁锅制造,分12道工序,7道热锻,5道冷锻……
18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度高温锤炼,次捶打。
文案极度追求繁复数字的堆砌,写文案的仿佛是从某家头条自媒体中走出来的。
拍摄画面也让人分分钟出戏,让观众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一档大型电视购物节目。
食物的镜头少之又少,美食在这档节目中彻底沦为器具的陪衬。
在介绍章丘铁锅的中途,顺带介绍了煎转黄花鱼和九转大肠两道鲁菜,还是为了展现章丘铁锅不会粘锅的优点。
作为一个只想看着美食流口水的吃瓜群众,看完了反复翻转、颠锅的杂技表演后,以为能够等到一道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大菜。
没想到最后等到的一道重生的经典却是这样的……
主题跑偏,过多地将篇幅放在器物、礼俗等与食物不相干的东西上,是《舌尖3》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
比如第三集“宴”中,从8分40秒开始介绍一个武术家,并用慢镜头拍摄这位老人练习武术。刚打开电视的人,大概以为这是什么养生节目吧。
关于这位老人师徒传承的故事,舌尖3总共花了10多分钟的篇幅去讲述。其中,真正把镜头放在美食上的,大概只有1分钟左右。
“宴”的后半部分,讲的是湖南平江宴席上的十大碗。
为了引出“十大碗”的由来,《舌尖3》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族宴风俗、宗祠文化、乡邻礼节。
冗长的介绍中,偶尔闪现几个美食的画面。
金灿灿的炸丸子随后跟着的是练书法的老人,上一秒还是热乎乎的烤栗子,下一秒又切换到了长辈对晚辈的循循说教。
而最后端出不修边幅的十大碗,连个特写也不舍得给。
观众看完也不知道这十大碗,究竟都是些什么菜品。
而在第四集“养”中,节目先是摇身一变成为中医养生堂,随后甚至开始光明正大地宣传起了三无口红。
很多网友正是看了这一集怒而打差评。
要知道,《舌尖3》作为一档央视出品,数千万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