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舌尖3到底是怎样一步步砸了自己的招牌
TUhjnbcbe - 2024/12/29 8:41:00

在美食中尝百味人生,在影像里品味道中国。

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宣传语。

时隔四年,这部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带着广大美食爱好者的期盼,再次回归。

选择在今年的大年初四开播,一个传统习俗的“迎灶神”的日子,也可谓是十分讲究。

作为中国美食纪录片的翘楚,《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自年在央视开播,便好评如潮。

不仅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成为餐饮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下酒菜。就连平时并不热衷于美食的观众,看过之后也是直流口水。

甚至如今想起初次被这档节目打开味蕾时的那种意味悠长,还是记忆犹新。

第一季也是毫无悬念的一直保持着9.3的高分。

对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来说,续集则是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部对影片的着力点进行了调整,从单纯地介绍美食,融入了人情味。

从情感中探究美食,由美食升华为情感,二者既是必需品,合二为一,又成就了另一道好菜。

至于第三季,自从播出之日起,便热议不断。其中并不是观众的赞誉,而是一声声的吐槽,这道菜已经变了味道。

解说员依然是从前的李立宏老师,但《舌尖》已经不是从前认识的那个《舌尖》了。

在观众做好流口水的准备的时候,偏偏没有给观众带来本该有的食欲。

既然是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就要以美食为主,由美食展开的情感、礼仪、习俗为辅。

在这一季中,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本末倒置,观众想看的美食少之又少,极大的篇幅却在介绍美食以外的东西。

影片分为八个主题,分别是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时节、融合,但凡能跟“吃”挂上钩的都会讲一遍。

第一集的主题是《器》,无论是锅、刀、砧板,还是坛、盘、碗,讲得都是仔仔细细,从古至今没有丝毫遗漏。

唯独遗漏了本该要讲的,也是观众最想看的美食,有网友说:自己就想简简单单地看一些好吃的。

好吃的没看到,却想买锅碗瓢盆,也许这一季的最大赢家就是章丘铁锅了。

章丘手工铁锅经十二道工序,三万六千次敲打,才锻造出一口如同镜面的好锅。

本以为会用这口好锅配一道好菜,却炒了清水鸡蛋,来体现不粘锅的特性,这分明就是舌尖上的广告。

第一集播出后,淘宝上的章丘铁锅已经卖断了货,许多章丘人也成了代购铁锅的一员。

某品牌章丘铁锅发布声明称,其销售的铁锅供不应求,甚至有翻墙进厂抢购铁锅的情况。

在以《宴》为主题的一集中,讲到了很多宴会形式,本该以宴会为媒介,引向宴会中的美食,却把重点放在了宴会本身。

武术家张修林展示了高超的武艺,收徒仪式旨在传承武术,跟舌尖也没有任何关联。

此外,这一季把重点放在了情怀上。下岗后从事煎饼馃子的红姐,为了爱情弃医从麻辣烫的小伙,以及身患重病为家人制作美食的美食博主。

更能打动人的是厨人背后的故事,既感人又励志,却体现不出美食的价值。

加了火腿肠和生菜的煎饼馃子并不正宗,有网友吐槽:那家不好吃!

钵钵鸡、麻辣烫、串串还是有区别的,显然节目组并没有搞清楚其中的不同之处。

美食博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但给孩子准备的分明就是日式便当,与主题的联系实在太牵强。

跑题严重成了这一季失败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拍摄手法以及作为纪录片最基本的可信度。

无论是从拍摄的技术层面来讲,还是从内容的真实性来讲,都经不起推敲。

拍摄方面总的来说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提到一种美食,正在期待采用怎样的制作方法或是其中的来源典故,这些本该着力描写的内容却一笔带过。

提到苏帮菜,前一句提到正直吃螃蟹的时节,后一句就说螃蟹不宜上桌,所以就熬制蟹油,真是让人尴尬。

令观众大跌眼镜的就是内容讲述的准确性,出现的错误接二连三。

片中讲到的陕西水盆羊肉,其实并不是陕西大多数人所指的水盆羊肉,而是西安的小部分区域所经营,地道的陕西水盆羊肉也并不仅仅三片羊肉。

对于片中提到的西安回坊形成于唐代,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格局的说法,通晓历史的人都知道,如今西安回民街所在的地方,在唐代为尚书省的办公所在地,不存在居民坊一说。

古人所说“莼鲈之思”是四腮鲈鱼,片中渔民打捞上来的是大口黑鲈,而不是花鲈,错将大口黑鲈当成花鲈,这是犯了常识性错误。

被吐槽最严重的就是第四集中的自制中药口红的片段,网友扒出原材料疑似购置于淘宝的三无产品,被质疑造假。

关键在于片中并未提及制作时采用的哪些中药进行调色和凝固,以及中药制成的化妆品通过皮肤能够产生什么功效,却在展示制作的过程。

倒腾着瓶瓶罐罐,和一些来历不明的化学制剂,也丝毫没有注意卫生问题,不戴手套,立马呈现出了小作坊的既视感。

其实影片大可从中药角度切入到化妆品行业,企业可以引进中药配方,毕竟普通人制作时连最基本的保质期都无法判断。

此外,与食养有关的,提到草药炖鸭,枣泥山药糕,当归生姜羊肉汤,着重于广东人煲汤时对药膳的讲究。

但有医者提出了,广东是痛风类疾病大省,煲汤是美食却并非健康饮食。

孝顺女为父母煲花胶炖鸡汤,以此宣扬养生之道。被网友指出,肉汤是高嘌呤饮食,会加重其父亲的痛风病,只有在慢性控制期可以吃鸡肉,而不是喝鸡汤。

村民自己采摘中草药炖猪脚,曾有新闻爆出《老汉误用断肠草炖猪脚一家三口中毒殒命》,普遍人没有分辨草药的能力,食用草药还是有风险的。

片中所讲的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到最基本的严谨,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甚至有网友调侃这一季分明就是在考验观众的知识储备量。

整部片子成了全民参与的找茬节目,更有网友认真耐心的以分钟为单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如果这是一档娱乐节目,引发全民参与,可谓成功。但这毕竟是一档纪录片,确保真实可信才是关键。

《舌尖3》已由最初播出时的8分直降至4.5分,及格已成奢望,从前的《舌尖》显然已经回不来了。

怎样做出一部经得起观众考验的好作品,是每个影视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3到底是怎样一步步砸了自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