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TUhjnbcbe - 2024/12/31 21:09: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过去的史书对隋炀帝几乎全盘否定,隋朝灭亡全是他的错,这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随着近些年历史研究的深入,隋炀帝的真实面目在大众面前越来越清晰了。

研究隋炀帝的最新成果表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隋炀帝所建立的功绩,让几个甚至十几个普通皇帝也无法企及。

但是,他建功立业的心情太急燥了,应该十几年或几十年做的事情,他想一两年就完成,以致于劳民伤财,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我初中时一个同学,非常有理想有抱负,那时讲大款大腕,社会崇拜钱多的人。他就立志想尽快变成一个有钱人。大学毕业后,他包了一座山,东借西挪的投入了不少钱,结果一场洪水让他的一切希望成了泡影。这时,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包括亲戚朋友,不依不饶的,结果他一股急火,得了癌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我同学与隋炀帝犯了一个毛病。

隋炀帝营造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造龙舟万艘三大工程,这些工程调发男丁竟高达多万人。隋炀帝3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最多时兵力竟然有万人,征调运输军事物资的民夫不下万人次,平均每户出役者1·3人。由于连年征战,土地没人种,饥民遍野。

公元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各路军阀也趁机起兵。最先起来反抗的是山东邹平人王薄。公元年,他在长白山(山东章丘)聚众发动起义。消息一传开,临近各州县好多地方的人都跟着造反了。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多,不只是穷人造反,有不少地方豪强和官吏也起来造反了。

公元年,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叛隋炀帝。杨玄感是老臣杨素的长子,杨素是隋炀帝的心腹,杨素死了以后,杨玄感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又当上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显贵怎么会造反?有句话叫墙倒众人推,当你不行时候,朋友也变成了敌人,你厉害的时候敌人也不敢反对你,还要讨好你或向你投降。

杨玄感看隋炀帝失了民心,就想趁百姓起来反抗的机会,推翻他然后取而代之。于是,他以催运军粮为名,来到黎阳,联络当地水手和运粮工,准备起事。

旗号一打出来,果然得到响应。杨玄感的几个弟弟和亲戚朋友,还有不少高干子弟都来参加。这些人有钱有势,凑上十几万兵马不成问题。有个叫李密的,是名将李宽的儿子,和杨玄感关系非常好,也来帮他出主意。

隋炀帝急急忙忙从高丽前线撤兵回来,调集几路大军围攻杨玄感。杨玄感指挥打仗不在行,一个多月也没把洛阳打下来,只好放弃洛阳,往关中进发,要去打长安。各路隋军连追带堵,很快就把他围住,部下给打散了,最后光剩下他和十几个随从。杨玄感没办法,只好自杀了。

杨玄感起兵虽然没有成功,可让他这么一闹,倒给各地起义军逮住了机会,好多人起来响应,不再听隋朝的命令。

起义军有三股势力最大。一股在河北,首领是窦建德,有十几万人。一股在江南,首领是杜伏威,手下也有十几万人。最强的一支起义军是中原的瓦岗军,在现在的河南滑县一带。

瓦岗军的首领叫翟让。当时的不少英雄都先后投靠了瓦岗军,像徐茂公、单雄信、王伯当、魏徵、裴仁基、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等。

来投靠的人当中,最能干的还是李密。李密在杨玄感失败以后,也被逮住了,押送途中跳墙逃跑,没处安身就来投奔瓦岗军。

他出身大官人家,从小读书,也懂得兵法。到瓦岗军以后,听说粮草都缺着,李密就对翟让说,咱们不能打一地就换一地,应当把荥阳一带占住,那儿粮草多,先休整些日子,等人强马壮了,再争天下。也就是说要建立根据地。翟让很赞成,就领兵打下荥阳郡的几座城,立住了脚跟。

隋炀帝这时候派大将张须陀镇压瓦岗军。在李密的计谋下,张须陀被打败丢了命。官军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起义军士气大振。

李密又建议攻占了洛阳东边的兴洛仓,裴仁基夺取了回洛仓。徐茂公攻下黎阳仓。瓦岗军不仅夺了三大粮仓,还扩充了人马。瓦岗军达到了多万人。

隋炀帝听说三大粮仓丢了,洛阳危机,急得冒了汗,忙派江都通守王世充带着江淮的精兵北上,解救洛阳。王世充打了败仗,他赶快回洛阳守城,不敢再出来。

这时候,瓦岗军内部出了事,李密杀了翟让,让王世充喘了口气。西边的太原留守李渊带着儿子们也起兵反隋了,并且占领了隋朝都城长安。

瓦岗军的分裂导致瓦岗军的力量受到很大损失,不久在与隋军战斗中失败,部分人投到太原留守李渊麾下,成为唐军的一部分。

在唐军的打击下,存在仅37年的隋朝最终还是灭亡了。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杨广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大型工程滥用民力,让老百姓无法生存下去,导致老百姓起来造反。它告诉我们“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国家建设和发展要循序渐进,打牢基础,稳步向前。

隋朝的灭亡,也源于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矛盾聚集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发生连锁反应,就像一座大坝,一旦溃决便难以堵住。人心往往是你强时大家捧,你弱时大家踩。一定要防微杜渐,避免“大家踩”的现象出现。

隋炀帝忽视了底层民众维持生存的基本社会诉求。隋炀帝认为,把统治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摆平就万事大吉了,不用考虑底层老百姓的死活。当隋炀帝被身边的警卫部队逮住的时候,他问卫士,我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什么造反?卫士答,你对不起老百姓。隋炀帝说,老百姓与你们何干?他没有弄明白他的这些卫士也都是老百姓的子弟。

任何时代任何统治者都不要忽略底层的老百姓的利益,造反的是他们,保家卫国的也是他们,就看你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诚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国家当以民生为根本去谋求各个方面的发展。没有民众的支持国家就失去了安全的保障。

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百姓为了钱,给侵略者挑给养,架云梯,心里根本没有家国的概念,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