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于夫先生,是章丘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作家,年开始文学创作。年至年任章丘市作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杜伏威》(年8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章丘四大传说(《章丘大葱的传说》《章丘铁匠的传说》《龙山小米的传说》《明水香稻的传说》)等作品。其中《杜伏威》为新中国建国后章丘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获“济南市作家协会建国后长篇小说奖”。年这个春节,因为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变得很不一样,面对疫情,全民抗疫,“党员先锋队”、“红袖章在行动”、最美逆行者、爱心捐助等,出现了很多感人的画面。于夫先生利用宅家时间,倾情创作了一个小剧本《家庭阻击战》,挺感人的,来看看,你村里有类似的事情吗?
家庭阻击战(小剧本)
编剧于夫
时间年春节后
地点靠山村村口
人物刘老铁,普通村民,60岁左右;李翠兰,刘老铁之妻,家庭妇女;刘老铁之子,城市职工。
天色暗淡,靠山村村口,横拉一条红绳线,一边立一标识牌,上书红字“疫情防控检查站”,旁立一桌。桌上有登记表、签字笔、暖壶、水杯。刘老铁坐在桌旁的椅子上,目光望着村口内外,自言:“啊,好冷的天呀”。起身至街口中,跺脚取暖。
铁唱天暗暗,地沉沉,子鼠春节过了个特殊年。飓风扫大地,洪水啮神州,新型冠状病毒逞凶顽。全国人民总动员,统一领导,人自为战,布控阻击,设下层层包围圈。齐心协力抗肺炎,众志成城渡难关。
铁白俺,刘老铁,一不是警察,二不是公安。没有标志服,更无执法名片,只有一张村民熟悉的脸。俺做不来惊天动地的伟业,关键时刻,只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俺责任,对访亲走友的人员一律劝返。吆,路上来了一辆车,仔细看,车的模样好熟眼。
车停。刘老铁之子钻出车门。
子唱父母居村儿居城,生活两地真伤情。本想接父母去城里住,谁知爹爹脾气犟,好说歹说都不行。春节本想回家来相聚,父母子孙团圆亲情融融。谁知疫毒肺炎来捣乱,破坏了多少团聚好家庭。
子白爹——
铁白口罩,口罩,要戴口罩!
子白知道,俺戴上。
铁白不是电话中说不要来吗?怎么来了?!
子白俺想娘……
铁白没想俺?
子白想——今天不是您老人家的生日吗?
铁白俺没忘。这空啊,你娘正在家给俺擀长寿面呢!
子白那,孩儿可要沾沾光了,吃一碗娘亲手做的手擀面!(欲提礼物进村)
铁白站住!村委有规定,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村!
子白哎呀,爹,我怎么成了外来人员了呢?爹,您可是俺爹呀。
铁白现在不是爹,是这个(指了指自己的红袖章),看到了吧?是疫情防控监督员!咱村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都要严格遵守。
铁唱全体村民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信谣来不传谣,发现疫情快报告。第三遵守纪律靠自觉,坚决打好这场阻击战。三大纪律要记牢,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第一出门一定戴口罩,防止感染自我保护好。第二订婚结婚要推延,积极做个好青年。第三媳妇生孩儿要从简,不要聚会摆酒宴……
子白爹,孩儿知道了。可是,孩儿来家一趟,不能不和母亲见上一面啊……
铁白这个好说,俺能成全。在这儿就能看到咱们的家门口。打个电话叫你母亲出来就是。(掏出手机)老婆子啊,儿子来了,就在村口,你出来一下。别忘了戴口罩。还有,昨天晚上咱俩商定的那件事,包扎好,一块拿来。
李翠兰上场。
兰唱西邻不能去,东邻不能串。年前孩儿不归家,年后亲戚不走动拜年。俺那宝贝孙儿,也只能在电话里把奶奶喊,你说叫人心酸不心酸。庄户人生来爱动弹,山岗上,掰玉米,刨地瓜,采摘花椒在枝刺间。身体再累,心里也没有埋怨。看眼前,儿子就站在村头那边,也不能把家还——
子白娘——
兰白儿呀——
母子相奔,欲拥抱。铁急忙上前,用双臂阻挡。
铁白保持距离,不得逾越红绳线!
母亲在红绳线内,儿子在红绳线外,互相对视,无言胜有言。
铁白唉(跺脚),都是他奶奶的新型冠状病毒捣的鬼!儿呀,面也见了,话也说了,你还是早点回去的好。回去之后,遵守国家政策,听从政府安排,紧要关头,千万不能添乱。
母亲接过儿子带来的礼物。儿子缓慢转身欲上车。
铁白回来!差一点把大事给忘了(转身接过妻子递过来的一个红布包,郑重其事,严肃认真)这是去年秋在山上我和你娘摘花椒卖的两万块钱。目前疫情紧急,正是用钱的时候。你带回城,把它捐给国家,支援武汉第一线。
场面肃静。突然,儿子挺胸举手,为父亲行了一个标准军礼。
数名龙套舞蹈上场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音乐声中,演员走向台前,口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必
胜,中国必胜。向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向全国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