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王汝生
济南章丘普集街道的普东村有个刘家胡同,大部分住的是刘家人。据刘氏老人回忆,清初期从从章丘枣园辛王庄迁移到普集侯家村,居住多年,后来有刘家四兄弟到普集谋生,因为当时普集街上的刘姓家庭不少,普集街上也有人称他们为“四刘家”。刘姓家族因为商农结合,经过打拼混得风生水起,家族人员发展迅速,开始买房置地,窦家胡同东部已经全被刘家买下,建了三座青砖小楼,在当时很引人瞩目,刘姓家族在附近也是很有名气的。(可参看前文《济南章丘普集刘家胡同的三座青砖小楼》)
年的一天,刘家胡同打破了平时的宁静,济南、青岛、周村等地的商号、银行和济南、章丘等地的政要代表,纷纷聚集到了刘家胡同。在胡同中部南侧一开阔处,锣鼓响动,舞狮球弄旱船;琴乐响起,歌声亮戏剧艳。路北一家大门口,彩绸悬门,红寿醒目,门前迎宾,一趟趟地请主人前来迎贵宾。大门高檐下一块金字大匾,格外引人注目,抬头“祝刘老太太”,正文“五世其昌”四个大字,落款:黎元洪敬。传说,落款处还盖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文大印。这位老太太是何人?过个寿辰为什么能惊动如此多政商的要人?那就要从一个人说起。
普集东社刘家第十五代刘茂柏长子刘兰阁出生时候,刘家家业已经从蒸蒸日上,变成了坐吃山空。生活条件好的时候家族人员妻妾成群,家庭成员迅速扩大。当家庭收入一下缩水,分家过日子时候,能下力干活的想方设法,不干点小买卖,就干点手艺活,用以家庭开支。但是,从小的“娇孩子”就没了办法,刘兰阁的父亲就是娇孩子,买卖不会、手艺不干,家务不做、请吃坐穿,家中事务由妻子操劳。没有了收入,当然就只能依靠卖田地、家产过活了。
作为长子的刘兰阁,还在读书时常被父亲派遣,“今天某某要买咱的几亩地,你去看看完契的吧!”这种卖地、贩产通常都被家族、邻里笑话,不愿被人看低的刘兰阁,听闻此事,总是转身擦去眼泪,进屋洗净脸面,做出听从的样子,代父去完契。当他参加乡试,成为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时候,清朝的科举落下了帷幕。不能再走科举之路的刘兰阁,以秀才身份谋得在德州地区一份教书的差事。一年下来,年底回家,用面口袋驮回一袋铜制钱的工资。这个家庭终于有人能挣回钱了,不仅作为长子的刘兰阁高兴,全家人都一扫愁容,好几年春节不放爆竹的老父亲,专门买回几大挂鞭炮,举家高高兴兴地过年。
年,光绪帝施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作大中小学堂。正在家休假的山东巡抚袁世凯遂上奏申请在山东创办大学堂,并拟定了《山东大学堂章程》。同年11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光绪三十年(年),山东大学堂在济南杆石桥路北购置了多亩地,修建了校舍和操场,同年冬季迁入新址,并改称山东高等学堂。山东高等学堂成立之际,明白教书不能发达家业的刘兰阁,坚决报名参考,并顺利录取。以外国语专业毕业,直接就业新成立的山东银行(原山东银号)任副经理。
不久,济南商埠开埠,各国商贸公司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从青岛、坊子、周村等地集聚到了济南来,山东银行在当年“济南火车站开发区”之称的济南商埠设立“商埠银行”,精通外语的刘兰阁被任命商埠银行行长。济南商埠成立商会,年和年,商埠商会两次换届,济南商埠银行刘兰阁连任当选为会长。此时的刘兰阁已经在商界,乃至政界打开局面,不仅管理好银行,还瞅准机会进行投资,特别是利用人脉关系,从渤海银行、胶东银行贷款,从事过多种投资,获益很大。同时与各界人物接触交流。其中黎元洪在第一次被罢免总统后,致力商务,京津沪都有商务,在济南、青岛也投资过矿业、纺织等,两者的交集应该是在此期间。
年,刘兰阁的奶奶80寿辰,事业如日中天的刘兰阁给奶奶办寿辰之际,恰好第五代孙刘熙麟(为纪念五世同堂,取乳名同堂子)出生,这才引出第二次任大总统的黎元洪赠匾“五世其昌”的故事。
这块匾在解放后,从大门上摘下放到后面一间孙媳妇住的屋里,因为这位孙媳妇的丈夫在济南也有家眷,从国家不允许妻妾同养以后,孙媳妇另嫁他人,将此匾带走后,用木工刨子刮净做了面案。
虽然刘家老人对此事仍念念不忘,唏嘘不已。其实,就是不带走,相信当年地主成分的刘家人谁敢存留,既有大军阀的题名,又是给地主婆过寿,那时候认为内容何其反动!笔者相信,果真留在刘家,当年的形势之下,此匾也是烫手的山芋,如果无奈自己人烧了,岂不更是背负家族罪名,或者多少年以后还会无尽的自悔自责吗?
这段时间,应该是刘姓家族又一次发展高峰,而代表这次发展高峰的标志,应该就是普集岁数大的人们都知道的“南大厅”。文章专门介绍南大厅的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