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比亚迪面试,流水线上干过五年的师傅直接定岗七级技工,一个月底薪加奖金能拿八千三!"在济南章丘的比亚迪工厂门口,26岁的电工小张兴奋地和老乡通电话。他身后,招聘摊位前排着百米长队,有人凌晨四点就来占位置。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二十多个比亚迪生产基地同步上演——郑州工厂开出"介绍一个工人奖励五百"的悬赏,合肥基地甚至包下整栋酒店安置新员工。
###一、车间里的"金蓝领":拧螺丝也能月入六千
走进济南比亚迪总装车间,29岁的一线操作工李姐正在给元PLUS安装车门。她算了笔账:基本工资,全勤奖,绩效奖,再加上夜班补贴,一个月稳稳到手六千多。"比之前在电子厂多赚两千,关键是五险一金齐全,食堂五块钱能吃两荤一素。"更让她心动的是公司政策:干满三年分宿舍,六十平两居室每月只扣三百块。
这种待遇在制造业堪称"降维打击"。某合资车企老员工在知乎爆料:"我们这十年工龄的师傅才拿五千,年轻人全跑比亚迪了。"网友
车间老王的对比图更扎心:同样拧螺丝,某日系车企时薪18元,比亚迪给到25元还管住宿。难怪猎头圈流传着新话术:"要涨薪,跳比亚迪;要稳定,留在传统厂。"###二、智驾团队"抢人战":应届生年薪开到二十五万
比起车间招工的火爆,比亚迪的研发中心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在深圳坪山总部,届自动驾驶专业的硕士生小陈刚通过三轮面试:"起薪二十万,做得好有项目分红。HR说等智驾系统上线,奖金还能翻倍。"他提到的正是比亚迪憋了三年的大招——即将发布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据说能在济南经十路这种"堵王"路段自动加塞变道。
这场技术军备竞赛让车企HR们集体失眠。某新势力高管在行业论坛吐槽:"我们给算法工程师开到四十万年薪,结果人家带着团队跳槽比亚迪了——听说那边给股票期权更狠。"脉脉上流传的截图显示,比亚迪智驾团队今年扩招0人,直接把北京中关村的AI人才价格抬高三成。
###三、价格战背后的"阳谋":用工厂当护城河
当小米SU7还在为交付发愁时,比亚迪已经玩起了"以战养战"的把戏。去年秦PLUS把混动轿车打到9.98万,今年直接祭出7.98万的"王炸"。消费者看得爽,同行看得慌——某二线品牌销售总监算过账:"我们卖这个价得亏两万,比亚迪自产三电系统,成本比我们低三成。"
这种恐怖的成本控制力,源于比亚迪在全国铺开的"造车宇宙"。从长沙的电机工厂到襄阳的电池基地,从济南的整车厂到汕头的模具车间,王传福硬是把汽车拆成多个零部件,其中多项都能自产自销。就像网友
硬核车间说的:"别的车企在拼配置,比亚迪在拼谁能自己造螺丝刀。"###四、淘汰赛倒计时:谁能活过?
行业分析师李明给出惊人预测:"现在活着的30多家新能源车企,三年后最多剩8家。"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威马工厂长满荒草的视频还在流传,高合汽车总部拍卖办公椅的新闻又上热搜。就连背靠吉利的极氪,最近也被曝出裁员30%压缩成本。
但总有人不信邪。在郑州举办的电动车展上,某新品牌销售信誓旦旦:"我们定位高端,不和比亚迪卷价格。"结果开展三天只收到两张名片,对面比亚迪展台却签出去个试驾订单。网友
车市显微镜评论:"现在还说差异化竞争的车企,就像在泰坦尼克号上争论头等舱的窗帘颜色。"###五、员工购车暗战:自家人的福利陷阱?
关于比亚迪员工购车优惠,工厂里流传着两个版本:老员工说能打九折,应届生听说要排队三年。真实情况或许藏在深圳坪山总部的停车场——这里密密麻麻停着王朝系列,却鲜见其他品牌。车间主任老周揭秘:"公司不给明面折扣,但给骨干发购车补贴,变相让你买自家车。"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策略正在全行业蔓延。小米汽车被曝员工内购价便宜两万,理想给核心团队发半价购车券。最绝的是某新势力,直接把员工购车指标写进KPI——完不成扣奖金。网友
打工人不易调侃:"以前是带薪拉屎,现在是带薪卖车。"站在济南比亚迪工厂的观景台上,看着上百辆崭新的海豹轿车驶出检测线,突然想起王传福那句"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现在看,这位"技术狂人"早就布好棋局:用工厂吞噬市场份额,用高薪虹吸顶尖人才,用垂直整合筑起成本护城河。当其他车企还在为生存挣扎时,比亚迪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讨论下一个爆款会叫什么名字——这场残酷的淘汰赛,对有些人来说是末日将至,对比亚迪而言,不过是日常的生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