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孙廷华孙继广王立香
朱各务村隶属于济南章丘枣园街道,是一个千年古村,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村的来历。据村民世代传说:朱各务立村之后,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居民勤劳智慧、仁爱宽厚,外地人慕名迁来定居,经上百千年世代繁衍生息,村庄规模逐渐扩大,至元代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大型的村庄。元末明初,明军大袭山东,瘟疫大肆流行,灾、病二祸造成人口几近灭绝,全村仅存李、术两户人家,村史上人称“一撙朱各务”。
明初,朝廷实行移民,奖励开荒,强制山西洪洞、河北枣强等地民众,迁入章丘个人烟稀少的村庄定居。因此,朱各务村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本村移民当中,有一鹿姓人家特别兴旺发达,很快成为遐迩闻名的鹿举人大财主。鹿家财主鼎盛时期,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今廉政街(原北大街)路北,长宽各多米,面积20多亩的大片地方,是其共居住生活区域。生活区域以北,辟有40大亩(市亩)地段的“响场”,供作打场晒粮之用。牲畜当中,光牛就有99头,雇佣专职牧工放牧。
后来,鹿家财主连遭大火灾害,大片房舍焚毁,大量家财损失,大批仆、工离走。从而导致村庄缩小,村史上人称“二撙朱各务”。
从此以后,鹿家财主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再也无心经营家业,全靠变卖田产苟延残喘,直到最后彻底败落。大片房舍化为废墟。从而导致村庄再度缩小,村史上人称“三撙朱各务”。
新中国成立前村周边地区有两句顺口溜唱道:“穷朱各务破洛庄,提溜拖拉到店上(今明山村)”。那时朱各务村是附近周围一带出了名的三个贫穷落后村庄之一。在旧社会村庄面貌街残巷缺,房旧墙破,环境脏乱,一片破败凄凉景象。土地瘠薄、干旱缺水、农业生产、粗种薄收,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村民生活大都艰难困苦。一些人家耕无其田、居无其所,许多人家少吃缺穿、吃糠咽菜,艰难度日。
如今,村里种田已经“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灌溉化、良种化”;村民收入实现“多元化、快速化、稳定化、高额化”;村民生活实现“电器化、便利化、娱乐化、舒适化”;村民饮食实现“精细化、多样化、高档化、营养化”;民衣饰实现“商品化、富足化、精良化、时尚化”;民住房达到“新颖化、宽敞化、明亮化”;村庄面貌实现“整洁化、美丽化”。因此,朱各务村先后荣获“章丘市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章丘市AA级平安村(居)”、“章丘市生态文明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