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占地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床位床、临床科室52个、病区33医院新院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山医院”同步揭牌,这标志着章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据悉,医院始建于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文化于一体的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新院区毗邻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建有门诊医技楼、病房综合楼、健康体检楼、行政办公楼、感染楼、制剂教学楼,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山东打造“健康强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济南市推进康养济南建设,打造中医药强市的背景下,医院新院的建成,彰显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近年来,章丘把中医药事业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年9月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以来,章丘坚持“突出重点、巩固延伸、改革创新、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国医院为龙头,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支撑的中医事业发展体系,中医科、中药房、中医馆、中医阁遍布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中医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1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3名,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5名,山东省基层名中医3名,济南市中医药突出贡献人员3名,济南市中医药专家1名,济南市青年名中医1名,济南市基层名中医10名……中医药事业发展之本,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章丘出台中医师承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百脉”中医师承项目,实行中医全科化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医院王峰工作室纳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赵桂琴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明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鹏、埠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毅姿荣获山东省基层名中医殊荣。
章丘把中医药事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挖据整理道地药材—郎山远志的药用价值及文化资源,与北京农学院国家重点农业实验室合作,开展郎山远志种苗繁育的技术性研究,列入济南市十大道地药材。筹建种苗繁育试验基地,组培原种苗株。相公庄中药材产业园出具规模,金银花种植面积亩。医院41种中药特色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品种数量在医院位于前列。
服务是最贵的产品,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撑。章丘推动“邹衍文化”纳入济南市《中医药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扁鹊文化泉城行”活动,面向小学生开展中医启蒙教育,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为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优质服务,运用中药饮片、针灸、推拿、刮痧、按摩、敷贴、火罐、艾灸等中医药技术方法为居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推动中医药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全社会形成了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
当前,章丘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关键期和机遇期,中医药事业发展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医院新院区搬迁为契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医疗水平、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群众就医体验,医院打造成惠及全区、覆盖周边的卫生健康和中医药服务新高地,奋力建设“县区级‘全国树标杆,全省当龙头’医院,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济南提供全新动力。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段婷婷通讯员孟凡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