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铁锅“遇冷”不该成为发展中的阵痛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之间蹿红,当地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也遍地开花,然而铁锅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仅仅过去了4个月,红极一时的网红章丘铁锅突然“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06月19日北青网)
由红极一时到“遇冷”,几乎成为了一些事物的魔咒,章丘铁锅当然也没能逃脱。
这里的“遇冷”,并非我们常说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我毁灭自我拆台,归根结底都是品牌意识差惹的祸。
单从章丘铁锅曾一锅难求,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一周内接待了近千人次,订单排到了年3月来看,章丘铁锅“遇冷”,并非因为章丘铁锅火了以后,铁匠们纷纷重新拾起这门手艺,车多碍路所致,而是因为会打不会打的一哄而上,以至于偷工减料“造假的太多了,已经乱了套了”,结果质量良莠不齐,自己砸了章丘铁锅的牌子。本来制作章丘铁锅需要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的,甚至可以利用机器生产。
萝卜快了真的可以不洗泥吗?从我们所熟悉的“蒜泥狠”、“姜你军”、“某某烧饼”、“某某鸭脖”,乃至黑枸杞、阿胶、各种名酒,只要你赚钱了,马上就有人跟进,就会遍地开花,就会马上让你泯于常人“混同与一般老百姓”来看。萝卜快了不洗泥,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大家,毁了一个品牌,因为总有人会猛然醒悟过来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吃萝卜,白菜不是一样吗?”于是,萝卜当然就滞销了,哪怕卖萝卜的再重新洗泥了,适应了白菜的客户恐怕也很少再回过头来买萝卜了。
章丘铁锅遇冷,当然与品牌意识差有关,他们看到的是眼前利益,而没有将眼光放远,没有想着如何将其做大做强,如果在章丘铁锅走红之后,有关部门就及时跟进,帮助他们注册商标,并将其组织起来,将一盘散沙握成拳头,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将章丘铁锅这个“三无产品”,变成各种信息齐全的“三有产品”,相信章丘铁锅绝对不会这么快遇冷。
章丘铁锅既是一种传统文化,又代表了一种工匠精神。通过这次遇冷,我们相信章丘铁锅一定回铅华褪尽留本色,大浪淘沙始见金。请记住“遇冷”的这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