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新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
人物名片
李新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抗疫先进个人、医院院长、医院联盟副主席
医院外景图
素有“小泉城”之称的济南市章丘区,山明水秀、群泉汇集,近年来强势崛起,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济东强区;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重要极点的医疗卫生建设方面,该区也不遑多让,围绕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打造,在“老牌”医院医院带领下,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更优良的就医环境、更便捷的就诊流程、更富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年建院伊始不足8人的章丘县卫生院,到如今在区域内具有医院,医院不断迎难而上、跨越发展,用72年的开拓进取、守正创新,通过党建引领这剂“良方”厚植发展根基,人才、技术双轮驱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章丘提供了坚强保障。
支部建在科室党建融入学科
党建业务拧成“一股绳”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体现党员的先锋作用。”医院“党员之家”群里,党员们纷纷响应院党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学雷锋”、爱心献血、健康义诊、宣传“码上就医”小程序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身着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利用休息时间坚守志愿服务岗位,随时出现在患者需要的地方。医院积极推树党建品牌,着力深化“党建+管理、党建+服务、党建+文化”等系列活动,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党建与行政、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政治任务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共产党员挺在前、站得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医院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如何将党建与业务有机统一、统筹一体推进,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这个棘手问题?医院用一场看似普通的结构调整,打通了党建工作与临床业务之间的“梗阻”。
年,医院开启了一项新的改革,将支部设置与科室设置结合,按照“业务相近、科室临近”的原则对支部进行调整,支部书记同时是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的比例大大提高,肩负学科、党务工作“双带头”责任,在职党支部由19个增至30个,党小组增至73个。支部建在科室、党建融入学科,破解了党建、业务发展“两张皮”的窘境,同时重点推进党支部“星级评定”工作,明确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委员、党小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将党建与业务由“平行线”拧成“一股绳”,医院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医院工作、科室业务活动、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等相互促进,有力带动了科室发展,医院发展因此步入快车道。
年,医院启动“医院”建设,通过开展党组织强基固本专项行动、“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中不正之风”行动、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服务专项行动、医用耗材专项整治行动、九不准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廉政风险点防控专项行动、提升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等八大专项整治工程,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进一步深度融合。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医院加强医疗机构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以“医院”建设为抓手,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医院治理长效机制,把“医院”医院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项行动,打造出“党风正、行风清、医风新、运行好”的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实惠的医疗服务,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人才技术双轮驱动
聚力创新突破赋能高质量发展
4月13日,召开“百脉英才”优秀中青年医师培养工程专题会议;4月27日,举办年度外出进修人员考核汇报会;5月19日,开展第一届临床试验GCP知识竞赛;5月26日,举行年度院级课题立项评审会……
医院的第一资源,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更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医院重视中青年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竞赛、培训、将骨干“送出去”培养、科研课题评审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举措,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专业齐全、梯次合理、重点专业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梯队,以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医院整体发展,坚持人才、技术双轮驱动,促进核心竞争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年11月,医院启动“百脉英才”培养工程,每年投入万元专项经费,遴选10名优秀中青年医师进行重点培养,支持他们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能力。严格准入条件、明晰量化标准、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统筹各类培养计划,与培养成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在3年的培养期内,安排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从日常医疗工作、专业技术能力、新技术、新项目、进修学习、科研教学成果、学术活动等维度进行归纳总结,以在考核期内完成的科室工作量,结合DRG组数、病例CMI值、总权重、产能情况等客观数据为考核指标进行图表分析,按满分分依次赋分,考核结果分别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颁发结业证书。同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政策上更加完善、管理上更加精细,加强人才、经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人才服务能力,将“百脉英才”培养工程作为人才强院的基石,推动技术创新、医教研协同发展。
专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了活力,督促中青年人才学以致用,积极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理念运用到改善医疗服务和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中,真正达到走出去、带回来的良好效果——刘承耀医院开展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DAA入路髋关节置换等手术,获得“第十五届济南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山东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姜伟发表影响因子5.1分的SCI论文1篇;于牧川、赵强连续两年获院级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李锋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章丘区拔尖人才荣誉称号……一批批青年才俊在岗位上崭露头角,开展了一些过去开展不了的手术,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服务,展现了“百脉英才”的风采。
一个人带动一个专科。“百脉英才”培养工程目前已连续开展5年,遴选出5批48名优秀中青年医师,在不同专业岗位上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人才引领示范效应突出。医院科研工作带来活力,促进了全院专科服务水平提升。74项新技术、新项目顺利开展,其中多项填补全区技术空白;心血管介入手术、血液透析、重症监护、危重孕产妇救治等专项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ERCP手术质量医院名列前茅;1.5T磁共振、大孔径CT、检验流水线、3D腔镜、核酸检测新设备等相继上线;入选“红源达”Ⅳ期临床试验项目分中心……通过开展学科整合、学科建设,医院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势重点专科散发出勃勃生机,新兴学科成就不断显现,创新之势越聚越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就医“码上办”服务零距离
开启智慧医疗新体验
消化内科护士站新上线的智能输液系统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每个床位患者输液的剩余量和滴速,若输液即将结束,系统就会智能提醒。4月26日正式上线的智慧输液系统、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系统让医院病房实现智慧化“大变身”,医院以患者为核心,围绕临床打造的智慧病房项目全面启动。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医院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三大领域。如何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信息化、智能化工具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医院运营水平,优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服务环节体验?
为了让医院建设真正智慧、便捷、有温度、有效益,医院先后上线基础医疗护理、移动医护、不良事件管理、护理管理、VTE血栓管理、全院大数据平台等医院系统,深耕“智慧服务”,实施服务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在门诊、检验、取药、住院等各环节实现智慧服务全流程覆盖,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门诊、住院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诊间结算、移动支付、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等多项服务职能一站办齐;门规办理、病案打印、余额退费、便民检验、票据打印等八项业务在信息化支撑下一次办完;多项“床旁检查”服务让住院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完成检查,省去排队等候、来回往返等诸多不便。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服务模式也逐步形成。医院以医保结算为突破口,开发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