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青岛8月24日讯8月24日,“(青岛)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高峰论坛”在青岛市城阳区举行。会议主题是研讨网络化运营的规模化优势及运营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促进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全国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建设、车辆、设备、设计、咨询等企业的沟通交流。
此次论坛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由青岛公交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四机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办;由北京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城建机电有限公司协办。
此次论坛聚集了现代有轨电车行业协会专家、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有轨电车运营单位代表、有轨电车生产企业、配套单位、省内公交企业代表、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共计多人。
上午,论坛参与各方就会议主题展开讨论。相关单位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青岛公交集团、深圳、苏州、沈阳、淮安、北京城建、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发言主题有《创新运营模式,推进行业建设》、《新型有轨电车全直流智能变频空调系统》等。下午,与会人员将参观青岛公交集团轨道巴士公司停车库和控制中心、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
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快捷舒适、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国内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东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的战略部署,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先机,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胶州湾北岸中心区,着力体现在青岛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的“城阳担当”。
青岛市城阳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是山东省第一条建成通车的有轨电车线路,由公交集团轨道巴士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自建设开通以来,运转良好,取得巨大社会效益,有力助推山东省、青岛市有轨电车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有轨电车行业蓬勃发展。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各地市也正在积极规划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今年城阳区规划了6条有轨电车线路,余公里线网,山东省章丘、郓城等城市也正在规划、建设有轨电车线路。去年6月,青岛公交集团联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成功取得青海省德令哈市有轨电车项目运营权。
据统计,我国远期规划有轨电车的线路已经累计公里,年前规划线路已逾公里。全国近百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目前国内已开通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公里,此外还有多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正在建设中。
链接:青岛市城阳区打造世界动车小镇
世界动车小镇位于青岛市城阳区西部(含棘洪滩街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世界动车小镇区域内,每年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从这里驶出、全国城轨地铁车辆的25%从这里生产,现有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等轨道交通核心配套企业余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5%左右,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首位,具备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跨座式动车、悬挂式动车、低地板有轨电车、导轨电车等一系列高端产品,产品涵盖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系统、减震系统等各个方面,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含收入)亿元,为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增长最快,产值(收入)规模占青岛市的85%,占全国的25%。
青岛市城阳区通过招投标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和“多规合一”要求,高标准编制世界动车小镇规划23项。规划布局过程中,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秀美怡人”的原则,立足打造全球高铁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全制式轨道交通体验示范区和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构筑“五廊五楔”的空间布局。五廊:以遵循自然生态为基本理念和原则,依托现状桃源河、祥茂河、洪江河及墨水河四条水系及春阳路生态绿地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形成片区基本的绿色框架与生态本底。五楔:通过横纵向形绿带的形式将绿地渗入城市,结合部分城市功能形成多样复合的功能性绿地。以“五廊五楔”为生态本底,规划形成“一核、双心、两轴、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核:创新中心;双心:综合服务中心、智造中心;两轴:岙东路城市发展轴、中车大道城市发展轴;八组团:以生态廊道为间隔,按照功能分工,形成创新中心组团、新材料产业组团、智造维保组团、小镇中心组团、地铁产业组团、教育培训组团、商贸服务组团、产业服务组团。
全力打造动车小镇这个城阳新旧动能转换的火车头,城阳区计划3年内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重点区域、重点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产业集聚,基本完成创新中心主要平台建设,世界动车小镇形象将靓丽初现。重点建设“五大中心”(即: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制造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博览中心、轨道交通全球VR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服务中心),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制造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世界动车小镇。
其中,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世界动车小镇的核心区,于年9月5日正式获批,是由国家科技部、国资委批复并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集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的国际化、专业化技术创新平台。年1月7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首批入驻项目签约仪式在城阳区举行,标志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首批签约入驻的5个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和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其中,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对我国突破城市轨道交通试验验证技术瓶颈,形成统一完善的试验标准体系产生重大意义。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和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两个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升级与发展。中车工业云平台项目将通过资源虚拟化、能力服务化和过程协同化方式,实现创新中心与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的共享应用。环境风洞综合实验室项目将创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环境空气动力学试验体系,填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综合气候环境和高速列车专用空气动力学实验装备的空白。
创新中心建设已列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并确定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把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好、保障好”的总体要求。创新中心总投资亿元,规划用地6平方公里,重点建成“三平台、两中心、一网络”。(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开放的、国际化、专业化协同创新资源网络。)
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年动车小镇计划引入不少于亿元的区域内轨道交通产业投资,产值将超过亿元。到年,区域内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预计将达0亿元以上。
闪电新闻记者张磊辛鹏通讯员王作岩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