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镇,你还想着乌镇,西塘
那你就OUT啦!
咱大莱芜也有很多古镇、古村落
小编吐血整理
莱芜古村落、古宅、古树、古牌坊、旧址以及故居
史上最全盘点,人少景美还免费!
拿走不谢~
今天先跟随小编一起,
走进古镇,探游古村,
古井、古宅、石碾、石磨,
一个个文化遗产诉说着沉寂数百年的历史。
古村
神仙洞府——吕祖泉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里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村内现在仍保留着据说是由吕洞宾点化而成的一眼清泉“吕祖泉”,泉深1.5米,常年涌水不止,清冽甘美。
莲花圣境——刘家林村
莲花山古名宫山、新甫山,因九峰拱围如莲,故名莲花山。景区内沟壑纵横,山高水长、风光秀丽,主峰莲花尖海拔米。
夏秋雨后,置身山头向东而望,可偶见莱芜古八景之一的“宫山夕照”;容量17万立方的莲花天池,池水清明如镜,有“人间瑶池”之美誉;每年冬季,莲花山在云门、壶口、莲花瀑等处形成的“百丈冰瀑”,成为其冬季一大奇观。
古色古香——澜头村
因河水绕村而过故名“拦头”,后因村旁龙潭河常现波澜而更名为澜头村。村中现存古建筑多处,有民谣称“颜庄阁子寨子楼,比不上沈家崖的屋斗斗,肖马庄的围子八丈高,够不着澜头的瓦檐头”。
古宅巷院,目不暇接的雕刻,斑驳沧桑的墙体,幽远深邃的古巷…在这个山水相拥的古村落中,古宅、古柏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谐。时至今日澜头古建筑中吴家大院保存最为完整,四合院、石阶、二层古建筑,依稀能看见漆黑的椽子、青石和黑砖砌成的墙体,显得格外静谧,雕梁画栋的门窗,美不胜收。
古宅巷院——南文字村
武则天时期(武周长安四年)至金(大定十二年),南文字村曾作为莱芜县城衙署所在地。而今,南文字村仍保存有一批成规模、相对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这些古宅大多是清初的,也有个别是明末的。由于村中殷实人家较多,所以房屋建筑甚为壮观,被人称为“莱芜的小曲阜”。
有一部分人家院落建筑风格同孔府极为相似,层门叠院,从总大门里进去,会发现还有许多大门和院子,一个套一个,每个庭院都布局严密,呈四四方方的古式四合院式。房屋都以青色小瓦、木料等构成。飞檐雕花,既雍容大方又气派非凡。这里最先是由摄影爱好者发现的,古宅、推车、玉米、炊烟,绝对是摄影好去处。
南文字村更像是一座天然博物馆,经历了岁月磨砺的每一栋古宅在斑驳的墙壁,沧桑的房檐上留下诉说不尽的历史,特别令人赞叹的是部分古宅今天仍有人居住。
崖上人家——逯家岭村
在茶业口镇辖区海拔多米的山上坐落着一个古村落——逯家岭。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山村位于绝壁之上,壁立千仞,地势险要,一幅别具特色的山野风景尽展眼前。踏着明永乐末年的脚印,逯家岭已走过了多年的清寂,山村依山而居,远近高低,错落有致。
由于该村坐落于岭顶,临崖而建。从古到今流传这样一则谚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该村立庄时栽了五棵古槐,现仅存一株,即昔日街中的那棵称“老三”的古槐,粗达三围,虽历多年的风雨,依然校繁叶茂,是村子古老的见证。村北与章丘交界处是绵延绵延起伏的齐长城,存有残墙数段,是徒步探险的好去处。
张家方宅
石头城堡——卧铺村
卧铺村位于莱城北偏东50公里、镇政府驻地9公里处。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市毗连。明朝嘉靖年间,王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村庄地势高,常被云雾覆盖,由此得名卧云铺,后简称卧铺。
村子深处大山,所有民居,路,都是石头建成,坚固美观,冬暖夏凉,非常有特色。
齐鲁交界——娘娘庙村
村内景点颇多,有“八大景”之说:换门关、石人前、八盘山、地牢狱、青龙湾、八棱桥、锦阳关、千层顶。最出名的要数“齐长城”。位于村北的齐长城,大约建于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是齐鲁两国的界墙,迄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修筑的最早的长城。
锦阳关城门的建筑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式样,设计独特,巧妙绝伦,威武壮观。锦阳关段齐长城东西长约15公里,是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并有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完整城垛,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关古道——青石关村
青石关村乃齐鲁之要塞也,此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村子东北部就是齐长城规模最大的关隘——青石关。该关形似城堡,长宽各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楼。
西门通往今博山区的樵岭前村;南门上方曾经镶嵌着“青石关”石匾,现保存在关门东侧的民屋墙上;北门顶原建有重檐的玄帝阁,现仅存阁基,阁基下就是北门洞,门洞外是整块岩石构成的斜坡。这种在当地被称为“青石”的岩石,硬度很大。然而,就是在这坚硬的岩石上,南来北往的车辆轧出了三道深深的车辙。
大唐印迹——独路村
独路村毗邻有着2年建设历史的齐长城,处于鲁国一方,历史上这里曾是齐长城“天门关”,沿齐长城百里只有一条山路可以通行于齐、鲁两国之间,因此取名“独路村”。
独路村是典型的鲁中山区村居,加之农田、水库、柞林、板栗林等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景观。有面积大、树龄高的多株板粟树,被考证为“唐朝板栗园”;海拔多米的山顶分布着上千亩中华结缕草,被称为“山巅草原”。
仙风流韵——棋山观村
这里有历代所传颂的美丽神话传说“棋山柯烂”;有明朝举人雪蓑挥毫的“玄之又玄”狂草大字;有宋朝丘处机道长在此禅坐的道观。棋山为徂徕山余脉,山势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米,在山顶部有巨型棋子石、棋盘石和辉绿岩侵入构成的“柯烂”胜景。
除“棋山柯烂”的美丽传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棋山炒鸡”了,棋山炒鸡以其味醇、质朴、实惠的风格,吸引着八方食客。游人在林荫树下围桌而坐,赏山水之景、品炒鸡之鲜,别有一番滋味。
古宅
张家方宅
苗山镇南文字村的古建筑是莱芜保存最完好
同时也规模最大的古建群
分为东、西、南、北四门人家
现保存有完整的四合院十余处
彼此独立,能整体上呈现正方的大宅院
整个大宅院皆为张家一族
四合院之间彼此都有小偏门相通
遇到重大节日或喜庆之事,偏门打开
整个方形大宅又成为整个家族的一体的大宅
用来举行庆贺、祭祀等家族大事
当年的堂号有“敦信堂”、“积善堂”、“庆余堂”
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陈毅指挥部
有“张伯祥故居”、“大桐书屋”等
该古建群建于清中期以前
广东式长宅
苗山镇北文字古建筑
主人为曾在广东经商的大户
因此该古建筑受广东古建筑影响
体现其建筑风格特点
其基本型制即四家独立的四合院
南北依次并排,相互独立
又有统一的中轴线
胡同统一在古建筑之东
吴家楼台式古宅
颜庄镇澜头村古建筑主人为吴家
在一条古街上南北排列有三家四合院
后为吴家三兄弟分别所有
最有特色的是最北面一家
四合院保存完整
其正屋起于高台之上,有亭阁式特点
西边还有观花楼
典雅有风致,有江南亭阁园林之感
李家大院
和庄镇荣科村李家大院为
中心四合院加两边东西“配院”的型制
在莱芜目前发现为仅见
以荣科村中心街为对称,分为南北两院
所述李家大院为南院
大门朝北,入门后有一影壁
左拐进二大门南折有一长长的胡同
胡同东为东配院,西为主院
主院之西还有西配院
东西配院和主院皆为完整的四合院
大门房顶檩上有纪年,建于清嘉庆年间
古楼式建筑
城子县的古建筑分为
前厦、后厦,前楼、后楼
前楼又分为东楼和西楼
以前楼西楼为例
知其为朱家人字辈所建修
曾为清代捐官的朱茂冕所有
据其家族人-觉-本-玉-茂-尔-嗣-应-从的辈分祖序
可以准确清晰推断其建修年代在明末
双层夹墙古宅
辛庄镇赵家泉村双层墙体古建筑
位于赵家泉村东北部
现在主人为沈孝平,时代为清
这是一处标准的四合院古建筑
除北屋一面庇换瓦外,其他保存基本完好
完好的门楼、古雅的影壁墙、玲珑的木刻透雕、
保存几近完好的青砖小瓦
使得这处古建筑规格相对较高
这处古建筑的一大特点是
北屋后墙为了防匪为双层夹墙,厚达一米
莱芜,那些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红砖灰瓦,
一直就在那里,
莱芜,还有很多这样的古村落
等着你来发现。
天气好了,喜欢的话,
就出来走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