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老的淄博张店大街在何处历史上这里有四大
TUhjnbcbe - 2025/7/20 17:37:00

文/史间一壶酒

历史上县名的由来比较有规律,有的因为山,有的因为水,而有的就是因为当时一个著名的建筑或店面。比如在山东淄博市有个张店区,据历史记载,其得名竟然是因为宋朝时这里有一张氏的门庭比较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所以得名张店。

张店名称起源于宋朝,在此之前,春秋时期,这里就是齐国的重要商旅之道。燕昭王因乐毅伐齐有功,封其为昌国君,昌国故址就在今天的张店区东南沣水镇城东村。公元前年,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在昌国城设昌国县。至隋开皇六年(公元年)废昌国县、更名逄山。

在叫张店之前,金末元初,这里叫黄桑店。为什么叫黄桑?据说,这里最初是一片茂密的桑林,村落形成当在宋末金初。如今在当地美食街西端有个跨越猪龙河的小石桥,就叫黄桑桥,碑文仨字,据说由爱新觉罗·溥亻桀题写。该桥虽小,但却成为了老张店街永久的历史标志。

当时的黄桑店是元、明、清三代重镇,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据史料记载,当时张店全村住户七八百户,人口约四千,村人多数务农,少数经商,也有经商兼务农的。每逢农历二、七是集期,集日这天,从凌晨天不亮就有人赶早来此抢占摊位,四面八方的商人辐辏而来,名曰上街、赶集。从早饭时刻,就被熙熙攘攘的商贩挤满,一派闹市景象。

为此,那个时代,张店大集就成了鲁中经贸中心,东至青州、潍坊,西至周村、章丘,南到洪山,北到黄河。如今大集的承载者就是所谓的张店东西大街,即美食街。不过后来黄桑店之名就逐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

据说,张店街里主要有四大家族,分别是张、耿、赵、王。其中张氏家族由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迁来,始建张辛庄,时称南张。该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繁衍迅速,很快蔓延至张店、乔庄、杜科等村。

至第六世张笃敬,于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官居户部河南主事、奉直大夫(从五品),张笃敬之父张芝,为河南彰德府磁州吏目,父子均受到皇帝敕封,为此,济南府新城县遂奉旨在张店的十字大街,修筑了两世承恩的恩荣进士坊,作为张店的标志,巍峨矗立长达年。

此外,还有张家、杨家、耿家、侯家的四座节孝坊,也丰富和点缀了张店的历史文化底蕴。

耿氏家族进入张店,略晚于张氏家族。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耿氏家族才异峰突起,显露出强劲的社会经济实力。耿家中的三个兄弟,在张店大街各自修建了规模、样式基本相同的三座大门,人称“三户大门”。

今沣水镇的城东村,原为耿家的一处庄园,今淄博人民公园的南端,就是耿家的茔地。

沿张店东西大街并行,有一条自东向西流向的小溪,是猪龙河的东支。此水源出于沣水村北的护城河,向北流经城东、张赵、刘家、洪沟等四村,而后穿越张店东西大街(即今美食街),流经侯家湾、耿家的“三户大门”,最后在美食街与柳泉路交汇处,注入猪龙河。

鉴于当时耿家显赫的社会地位及影响,该小溪在清朝至民国间,久被视为耿家的风脉河,也称脉水河。

七七事变前,张店依然是一个普通小镇。建国初期,张店街较有名气及较有代表性的象征物,是四庙、四桥、四井、四牌坊,另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溪--温脉河(俗名:前河沿)。

四座庙宇分别是:东街的如来佛庙(亦称佛爷庙);北街的真武庙(亦称郑公庙);西街的三官庙;南街的奶奶庙。在南街奶奶庙院内,竖有一统高约3米的奇特石碑,碑面光滑照人,名曰透龙碑。每逢下雨的前一天,碑身就会发潮,就会结满露水,通体皆湿,预示着大雨将临。

建国后,古老的张店大街逐渐发展,文革期间称红旗五路;年改为商场西路,年改建为美食街,至今。

参考资料:《张店区志》等。喜欢文章,请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老的淄博张店大街在何处历史上这里有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