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考古挖掘时间线
此次考古领队何利介绍,
这次考古挖掘是5月中旬开始的,
5月16日发现了第一座墓葬,“施工人员在挖河道时发现了几个墓葬,市考古所立即前往清理,当时只出土了几个唐代的瓷罐”
5月24日又发现了第二座。
5月27日,根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安排,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员进入现场正式展开考古挖掘工作。
“陆续发现墓葬说明此处很可能是个家族墓地,所以我们就进行了考古勘探,果然发现有不少墓葬。”
在前期,在河道内一点的位置,已经挖掘清理了8座古墓,没有发现特别的文物,清理完成后,已经交给了小清河航道的施工方。
现在正在进行发掘的有四座古墓,
还有一座已经勘测到位置,下一步将进行挖掘。
在小清河章丘区高官寨河段,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十多座古代墓葬,除个别古墓存在早期被盗之外,大多数古墓保存完好。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小清河考古领队何利介绍,发现的古墓墓顶已经塌了,下面有砖砌的砖床,里面放有瓷瓶,年代属于北朝。旁边的另一座古墓在挖河道的时候已经挖掉了南边的部分,但是底下都保存的很好,里面随葬了两个陶碗、一个陶豆还有一个青釉的瓷碗,瓷碗属于北朝瓷碗。何利介绍,整座墓地属于北朝晚期到唐代初期,墓地范围很大,排列非常规律,墓葬基本上都是南北向,东西方向一排排地排列,墓葬之间间距在十米左右。其中有单人墓葬,双人墓葬和三人墓葬,考古人员发现在一座小型墓葬中,竟埋葬了一家三口。考古人员介绍,迄今为止济南发现的北朝古墓相对较少,完整的唐朝古墓更是屈指可数,像眼前这处数量多规模大的同时期古墓群实属罕见。“像槐荫区的太妃墓属于高等级的,像眼前的普通一点的墓葬确实很少见,包括唐初的墓葬,也比较少见。”何利告诉记者,该处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很有可能和上层的土有关。“该处墓地后期可能有一次大的淤积,红粘土把整个地盖了起来。”何利说。据何利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虽然不多,但整体价值很高。何利告诉记者,这次发掘的唐初古墓,可以显示出那个时期的墓葬制度,在济南尚属首次。“排列这么整齐的那个时期的墓葬也是第一次发现。所以,此次考古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研究那个时期几十年间,济南地区,尤其是章丘地域内的社会制度和风俗,还有葬制,研究当时这个阶层的基本生活状态,提供了最好的实物和第一手材料。”何利说。这次考古发掘,虽然出土了少部分文物,但是对于家族墓地的信息以及墓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没有发现。
然而,在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很多人早就知道这里有墓地,而且是宰相家族墓地,从空中俯瞰,小清河在此处拐了一个弯,据当地村民介绍,因为崔家地位显赫,小清河在这里拐弯,或许和这里的墓地有关。
80多岁的村民董兆夏表示,当年小清河进行拓宽时,这里也曾经发现过古墓,而且还出土过石碑。不过,这毕竟是村民口头流传的传说,这里到底是哪个家族的墓葬,还需要等考古发掘的发现和现代技术的断定。
比较可惜的是,除了一些陶瓷品,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并不多,而且部分唐代墓葬已经被盗。不过何利表示,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周边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墓葬,“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继续进行。希望能有更多更重要的新发现”。来源:济南日报、济南时报、济南都市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