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起位里庄,东到王舍人庄,南达刘长山、燕子山,北至桑梓店,以辉长岩为主的火成岩隔水体,即济南岩体,面积达平方千米。在这个区域修建地铁不影响泉水。
2.城区经十路及其以南、济东工业南路以南直接补给区,多年地下水位深于20m。如奥体西侧,近40年最高的年,丰、平、枯期分别为37m、49m、89m。在包气带至局部含水层的顶部修建地下线路,不影响泉水补给。
3.以泉群为中心,西起顺河街,东到历山东路,南达经十路北侧,北至明湖路南侧,泉城路和泺源大街在内,为泉水敏感区,不宜建设地铁。
换句话说,并非整个济南都不能建设地铁,只要避开泉水敏感区是可以建设地铁的,并不会影响泉水。
泉水与地铁,是可以共存的。
还有另一种声音:济南如果不修地铁,而是修高架的轻轨,是不是更保险一些?这种声音,其实更多的是对地铁和轻轨的概念产生了误解。
地铁和轻轨,与走地上还是地下无关。地铁不是“地下铁”的简称,轻轨也不是因为轨道轻了就可以架起来。它们之间区别,更多是体现在技术上的。或者简单来讲,地铁运力大,轻轨运力小。当然,无论地铁还是轻轨,都可以走地下、地面或者高架。正如下面这张图,这是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尽管它在高架上行驶,但它属于地铁。也正是基于前文提到的地质研究结论,济南终于开启了地铁建设的大潮。年元旦,济南第一条地铁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济南终于迈进地铁城市的行列。然而,迎接这条姗姗来迟的首条地铁线的,却是“郊区到郊区”的调侃。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北起西客站片区的方特站,向南进入长清,直达工研院站。虽说沿线经过西客站、大学城等重要片区,但还是经过了大片人烟稀少的地带。而紧随其后通车的3号线,也未能摆脱被吐槽的命运:纵穿东部新城,从龙洞到新东站,穿越的是CBD、王舍人等虽然很重要,但距离成熟尚待时日的区域。稀少的客流,让人们对济南地铁依旧停留在“跑郊区”的印象当中。针对这种情况,济南市副市长曾在《问*山东》现场作出解释:1号线和3号线之所以从边上修,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保证泉水在修建地铁时不受影响。当然,客流量小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条地铁线都是南北向,没有换乘。如今,去年底刚建成的2号线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最快本月就能供市民乘坐。可以预见,届时各条线路的客流量将会有一定改善。如果说1号线被调侃“郊区到郊区”可以理解,3号线在CBD和王舍人片区成熟之前,也马马虎虎,那么贯穿济南多个成熟的人口密集区域的2号线和4号线也被个别人调侃,这可能就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了。不过,当翻看地图,看到2号线和4号线的起止位置时,发现还真的是“郊区到郊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地铁线路在规划的时候,要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规划列车的停车场,这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建设停车场并不划算,郊区才是理想的位置。也正是基于此,世界上大多数的地铁线路,在建设之初都是“郊区到郊区”,很少会见到“市中心到市中心”的线路。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所谓“郊区到郊区”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大家的调侃,只不过是为了针对沿线途径区域表现出失望之情,所用的一种不太恰当的表述罢了。最后,咱们再来聊一聊济南地铁未来线路的发展趋势。今年,是济南地铁一期二期传递交接棒的一年。一期三条线路全部通车,二期首条线路正式开工,济南的轨道交通网络将逐步走向成熟。二期共6条线路,分别是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可以预见的是,在4号线一期开工之后,3号线二期和6号线也将陆续进入施工阶段。再下一条开工的线路,老K认为可能是通向章丘的8号线。至于7号线和9号线,有可能是二期最后动工的两条线路。在较早的规划中,有一条沿济泺路、纬二路、英雄山路、望岳路的5号线,一直未能上报。由于这条线路纵贯济南老城区,对城市交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民众呼声甚高,老K认为,这条线路最晚将于三期上报,也不排除以其他形式先期建设。最后,随着*河国家战略的出台,*河北将成为济南建设的主战场。再往后,济南轨道交通可能会以跨*线路→加密新城区的线路→加密老城区的线路→卫星城线路等这样的顺序进行建设。欲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