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概念里,楚就是湖北,湖北就是楚,春秋时期,楚人称王,与周王分庭抗礼,因此,武汉话里有一句“不服周”,自古流传至今,表示不甘心不服气不服输。
不过,如果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的话,在古代,实际上有东西南北四路楚人,而建立湖北楚国的楚人,只是其中的一路。
荆,楚,都是荆条、荆杖的意思,不长,但很有力,可以打得敌人很疼,给敌以重创。
且说,*帝的次子昌意,有子颛顼;颛顼有子称;称有子老童;老童有子重黎、吴回。
重黎、吴回,兄弟俩先后为火神祝融;吴回有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形成“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连,芈姓,为楚人始祖。
楚人起源于”祝融之墟“,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也就是说,楚人最早是华夏人。
在商王国时期,由于商王对楚人进行分化,时而拉拢,时而打击,因此,造成楚人分为四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迁徙。
之所以现代人知道古代有四路楚人,是因为四路楚人都留下了不少地名,并且流传至今,这是古代楚人迁徙留下的信息密码。
楚人地名的标配是,荆山,楚水,丹水。
楚人是火神后裔,尚火,尚红色,所到之处,江河命名为丹水,是表示亲善,或者表示完全可以掌控水。
1、东路楚人,一路向东,先后移居今山东省的菏泽、济宁、潍坊、青岛、烟台等地,中间越过了泰鲁沂蒙山区的泰安、临沂。
东路楚人不但在古代留下了两个楚丘,还有不少地名一直流传至今。东路楚人,最终融合于东夷。
楚丘1,位于今*河以北安阳市滑县一带;楚丘2,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带。
东路楚人流传到现在的地名——
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有荆庄,东明县有荆岗、荆台集等;
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有楚庄、楚营、楚家;
今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县荆山洼,有荆山,还有荆水(今渠河);
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有丹水(今丹河),经荆山水库,流过昌乐县入海;
今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县,有荆家庄、荆家疃、荆家寨、荆家村、紫荆山;
今山东省烟台市,有楚留村、北楚留村、大楚留村;
今山东省烟台市崮山一带,有楚塘、楚堰、楚山(今出山);
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有“只楚“,古称“芝楚”,因芝人、楚人所居而得“芝楚”之名;
今山东省烟台市桃村一带,有丹水(今大沽夹河)。《汉书·地理志》记载:(大沽夹河)“古时其名为丹水”,《中国历史地图系》也标识了此丹水。
2、南路楚人,南下今安徽一带,与淮夷混居,因而那里,也出现了荆山(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一带)。第二次商周战争期间,熊盈族十七国,与淮夷一起,起兵反周,周公东征,平定熊盈族十七国,镇压了淮水一带的反抗。南路楚人,最终融合于淮夷。
3、北路楚人,北上今山西一带。前年以后,周取代商,周人新贵到达山西,于是,北路楚人被驱逐,沿着*河,继续北上。北路楚人在今山西境内,也留下了丹水之名,即今山西丹河。
丹河汇于沁河,沁河汇于*河。
4、西路楚人,是反抗商王的。祝融八姓之国,楚国、罗国等,受商王逼迫打击,逐步西迁,自河南奔关中,投奔周国。因此,西路楚人先后迁徙今河南西部、关中、以及关中以北,于是,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一带、在今制造轰六的飞机城阎良区一带、在今关中三原县一带、在今关中以北灵台县一带,皆有荆山;而在今洛川县一带,则有丹阳山、丹水,此丹水东入河水,即*河,《水经·河水注》:“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径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又东北入河。”
下图为阎良荆山。
尽管陕西当地认为,*帝铸鼎,大禹铸鼎,皆在阎良荆山,但实际上,*帝的有熊氏部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而大禹的崇国,则出自登封的嵩山,因此,他们铸鼎,更有可能是在今河南郑州的紫荆山。而陕西的各处荆山,应该是西路楚人曾经在那里定居所留下的历史痕迹。
西路楚人的酋长,季连的后裔熊早,亦即鬻(YU,四声)熊,正是他,率众投靠了西伯昌,因其为祝融后裔,因此,得以成为周王国的火师,《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表明鬻熊为周文王的臣子。
其子熊丽、其孙熊狂,则侍奉周武王,为周武王的臣子。
其曾孙熊绎,侍奉周成王,为周成王的臣子,不过,楚人毕竟是外人,地位不高,据《国语》记载,周成王与手下亲信大臣如鲁侯、卫侯、齐侯等,商议国家大事,熊绎不能参与,只能看守祭祀的火堆。
周人欲一统关中及其以北,于是,位于关中以北的祝融八姓之国楚国、罗国等,都被迫离开,南迁,实际上是被逐出了周王室的腹地,被赶到了当时非常荒凉的南方,楚国被封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带,封为子爵,其国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那里的河流,按照楚人惯例,称为丹水(今丹江),最后汇入汉水。楚国之地,因而称为丹阳。
初期的楚国,贫弱,勉强修建了祭祀用的庙,却没有可以用来祭祀的贡品,只得到邻邦鄀国去偷了一头牛犊,又怕鄀国赶来问责,于是连夜宰杀祭祀。
楚国起源之地丹阳,现在为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源头。
丹江口水库,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西路楚人艰苦奋斗,逐渐扩大地盘,征服了南蛮,但同时也被同化,楚人原为华夏人,但西路楚人,至此苗蛮化了,包括语言和文化,也就是说,西路楚人,最终融合于南蛮,类似于后世河北的刘备建立了蜀汉,河北的赵佗建立了越南。
楚国继续扩大到江汉平原,因而,今湖北省宜昌市枝城县一带,出现了又一个丹水。
不过,尽管楚国扩大了一些,但是,西周时期,秩序井然,终西周一世,楚国都还只是中等国家,一直是周王国的忠顺诸侯,小心翼翼。
前年,周平王谋朝篡位,东迁雒邑,混乱的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先是郑国称霸,郑国因内乱而衰落后,楚国趁机取而代之,渐渐崛起,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逐步吞并了周王封于南疆的汉阳诸姬,变为大国,于是,自熊通开始,楚国独立,升级为楚王国,与周王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成为对中原各国的最大威胁。
楚国强大以后,在今河南一带大肆扩张,因此,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带,也出现了荆山。
楚国继续扩大到今安徽以及河南东部,因此,在那一带,也出现了丹水。此丹水,自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东出,经今商丘市北及今安徽省萧县,到今江苏省徐州市北入泗水。《水经·获水注》:获水“亦兼丹水之称也”,《竹书纪年》记载:“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盖汳水之变名也”,晋以后,此丹水改称汴水。
春秋末期,越国灭吴国,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国,疆土扩大到东海之滨。至此,楚国范围广大,西至云南,东达江苏。
楚国派庄蹻,征服了云南,因此,至今云南有楚雄州。
至于楚国境外的百越之地,也出现了不止一处荆山,则是因为楚国在那里的一些地方,也是有影响的。
楚国的西半部,今湖北湖南两省,在东汉时期,因荆楚之名,成为疆域广大的荆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