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6月17日讯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今年章丘在国企改革、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及法治*府建设等方面重点做好“改”的文章,突出多项改革攻坚任务牵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障碍。
“三变”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相公庄街道桑园村,记者就被一栋气派的大楼震撼,而村民告诉记者这栋楼还是以前老村支部书记在任时盖的,已经好几年了,由此看出这个村经济实力不一般。
今年,桑园村是章丘区“三变”改革的区级试点村,年初就完成了“三变”改革的各种组织架构,目前村子有一个母合作社——桑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和旅游股份合作社四个子合作社。桑园村支部书记兼村两委主任刘恩峰告诉记者,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收入都会有所提升。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桑园村与鲁供公司合作实行土地托管服务,托管耕地亩,通过整理土地增加土地约亩,村集体增收10万元,每位村民的土地每年每亩地保底收入元,村集体收取管理费每亩地每年30元,加上粮食的收入分成,光土地托管这一项村集体一年预计增收20万元。置业股份合作社是给村里带来收益最多的,村里盘活闲置建设用地23亩,年收益万元,建设高标准仓库平方米,年收益27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万元,股东每年每股可分红0元。
与桑园村这种老牌强村不同,文祖街道鹁鸽崖村是山区贫困村,通过扶贫产业慢慢改变村民的收入水平,提升村里的经济实力。此次“三变”改革,鹁鸽崖村将四大合作社经营统一到股份经济合作社上来,四大合作社实施“*小组+股份合作社”模式,自五大合作社挂牌成立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十万元,改革的目标是年底实现村集体收入达到万元。文祖街道办*工委书记夏方俊表示,在“三变”改革中,要做到把强村和富民统一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确保农民利益、确保村集体利益;实现集体增财力、农民增收入。
据初步统计,章丘区45个试点村中,今年6月底可以分红的有12个村,年底前可以分红的有25个村。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真正实现让沉睡的集体资产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助力农村发展驶入“快车道”,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用数据革新治理手段
打造一网通联城市智慧大脑
在圣井街道碧桂园社区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悬挂正中。大屏上,居民信息、商家情况、住房租用等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一目了然,人员出入、车辆通行等情况实时展现,社区之外的车辆和人员进出时系统自动预警,预警信息直达物业、网格员、警务、社区工作者的手机端,问题处理后系统自动核查,预警情报自动解除。这就是社区运转的“终极大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一直是我们社区治理中的一个老大难,造成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现在小区电梯里安装了智能梯控,监测到电动车上电梯会立即报警并停运,同时我们协调企业为社区建设了便民智能充电桩和车棚,满足居民电动车充电和停车需求。”碧桂园社区居委会书记孙虹告诉记者。社会治理巡查方式从“全人工”向“AI智能为主,人工为辅”转变,监控探头发现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如人员聚集、外物入侵、垃圾溢满等突出问题会自动预警;足不出户就能查公交、办挂号;扫码还能直接抵现消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综合治理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云上治理、云上服务、云上生活在章丘区正成为现实。
“云上治理、云上服务和云上生活的实现,全都建立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指挥中心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基础上,这个平台集事项办理、网格员管理、督查考核、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随着越来越多数据的接入,真正实现数据底座下的‘一脑融合’、万物互联下的‘一目了然’、*建引领下的‘一网通调’、社会协同下的‘一体联动’、群众参与下的‘一屏智享’。”章丘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指挥中心负责人王秀莲告诉记者,目前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已接入天网工程的余处高清监控视频,还整合对接了环保环卫、城建安监、交通铁路、教育卫计、村居社区、汽车火车站点、明厨亮灶等部门和社会层面的视频共计余路,实施鼠标巡逻、探头站岗,全面感知社会运行态势。截止到6月1日晚上24点,指挥中心平台共接收网格工单32万余件,日均上报工单余件,办结率达到99.7%,目前92%以上的事项都在网格小循环内处理完毕,只有不足1%的工单流转到区级。
不断打破再造
争当全省最好“店小二”
在章丘,开办企业已经进入零成本时代。新注册企业,完成工商执照登记的同时,负责行*审批的工作人员就会为其送上惠企大礼包,里面不仅有开办企业的各项说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