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麦挺直,立夏麦秀齐。春耕时节,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长势良好,正在孕育麦穗,各地一片繁忙景象,但*河街道西王常村却不见村民下田忙碌。在田间地头,只有供销社技术人员正遥控操作几架无人机,给小麦喷洒药剂,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现了粮食集约化生产,又推动了科技种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今年以来,*河街道紧紧绷住粮食安全这根弦,充分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全力以赴抓好深耕稳产,土地规模效益持续增加,生产链条不断延伸,全力保障了粮食稳产增收,已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耕地保护激励街镇。
压实责任,实行粮食生产“专班化”
*河街道耕地面积12.7万亩,土地宽满肥沃。作为农业乡镇,街道*工委、办事处深刻领会各级粮食安全**同责精神,将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建委、国土、纪工委、督查室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粮食生产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春耕、“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重点时期,领导小组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排名”和“末尾约谈”制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会同纪工委、督查室不定期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督查,全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策,对设施用地进行严格把关,对耕地非粮化*策进行广泛宣传、联合巡查督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领导小组定期督导调研粮食生产工作。
建委联合国土所定期对耕地非粮化进行巡查督查。
纪工委、督查室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龙头带动,确保粮食生产“专业化”
做强规模农业。潜心挖掘土地优势,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扶持以鲁供丰农、金丰公社为龙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全域推进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目前,鲁供丰农公司“两保底、一分红”土地托管模式已托管土地1.2万亩,实现三次分红万元。金丰公社通过集中采购、规模作业、联合直供托管服务,每亩地两季成本可降低元左右,用药量减少40%,粮食增产21%,每亩地两季能增收-元。今年,将力争土地规模经营突破8万亩。建设产业集群。以鲁供丰农仓储烘干基地为依托,将服务链条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加快农旅融合。与山东高速合作,规划建设*河农业公园。按照区委工作部署,在区农业农村局协调帮助下,积极与山东高速积极对接,按照“一体两翼多区”的总体思路,初步规划了以“*河之恋”为核心,*河大堤生态走廊、开发路沿线为两翼的发展布局。下一步,全办上下将同心协力,全力加快*河农业公园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达效。
鲁供丰农土地托管项目
粮食烘干仓储基地为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规模化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程现代化管理,让人眼前一亮。
金丰公社已服务全街道耕地2.6万亩,有力地解决了无人种地、耕地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
积极与山东高速积极对接,规划建设*河农业公园。
综合整治,推动粮食生产“集约高效化”
坚持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高质量发展并重,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率水平。近几年,街道充分利用上级*策加大资金投入,对农田水利实施进行了提升改造,累计投资近1.6亿元,实施了引*提水泵站、灌渠硬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小农水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打造了10万余亩耕地引*灌溉和井水灌溉的双保险水利体系。下一步,将规划实施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水网、路网和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实现耕地连片成方、水利灌排畅通、道路四通八达的良好局面,为农业丰产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
灌区硬化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
兴农于技,推动粮食生产“科技化”
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科技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让农业科技发挥更大作用。强化项目带动。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投资万元,实施无人数字农场项目,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农机作业管理、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作业等无人化远程管理,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协调社会组织、种田能手深入田间地头,以加强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服务为重点,帮助农民群众全面落实粮食种植计划以及生产管理措施。今年计划组织培训20余场次,培训农民骨干余人次。开展“护农”行动。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全面降低病虫害损失率,确保粮食生产稳产增收。
无人数字农场项目位于*河街道董高唐村南,总投资约万元,占地亩,目前正在加快施工。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