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济南非遗花鞭鼓舞章丘芯子福牌阿胶亓
TUhjnbcbe - 2023/3/12 10:26: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6.花鞭鼓舞

花鞭鼓舞

花鞭鼓舞是流传于商河县张坊乡一带的民间艺术,出现于光绪年间,原为乞讨卖艺形式,后将其与商河鼓子秧歌、杂技中的动作相结合演变而成,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演员身背腰鼓,双手同时挥舞一尺多长的花鞭,两条鞭上下翻飞,甩至背后、胸前、胯下,并以鞭头用牛皮结成的疙瘩准确地击打鼓面,打出各种花点,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表演时,花鞭似金蛇狂舞,鼓声像战马奔腾,令人眼花缭乱、精神振奋。

7.章丘芯子

章丘芯子

芯子是一种民间扮玩活动,起源于明朝,流传于章丘各地。其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戏剧情节或神话故事,起初用以驱邪祈福,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分为“车芯子”“转芯子”“扛芯子”“单杆芯子”等多种类型。“转芯子”的表演节奏需与抬杆时的颤幅一致,杆上演员随杆颤动并舞动彩绸,同时左右或上下旋转。“扛芯子”由一名强壮男演员和一名小演员组成,表演时“芯子”与“扛者”随鼓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充分展示了力量与灵巧之间的完美结合。

8.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

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

阿胶因产自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是由驴皮煎煮浓缩而成的固体胶,为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东阿镇“福牌”阿胶由原“树德堂”“怀德堂”“太子衡老药店”等合并而成的平阴阿胶厂(现山东福胶集团)生产。其生产过程选料考究、工序繁多,需经驴皮炮制、取汁煎胶、浓缩收胶、凝胶切胶、晾胶擦胶、印字包装等几十道工序方能完成,具有精深的技术内涵,蕴含着中华医药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9.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

亓氏酱香驴肉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是以八角、茴香、白芷、丁香、香桂、肉蔻等数十种香料,佐以秘制老汤制作肉食制品的一种技艺。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产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到之处,最主要就是讲究固汤、安食。所谓“固汤”就是选用新鲜的牛(猪)骨、鸡、鸭,武火开、文火炖,待到一定火候再加入去腥佐料,去骨、去渣、提汤,此所谓“大汤”。“大汤”再加入老汤,文火煮制成“上汤”,冷却后封坛,即成为陈年老汤,而这一过程就叫作“固汤”。“安食”是亓氏酱香源传统技艺的精神,是对加工过程与成品品质的总要求,是对食者尊重的最大体现,也是亓氏酱香源的最基本要求和最高追求。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有一套传统的制作流程,其为了保证质量回响在掌门人和伙计之间的问答号子,具有强烈的地方手工技艺风采。以最具特色的肉熟起锅为例,起锅俗称“起肉”,到了起肉的火候,掌柜的亲自起肉,问伙计:“起吧?”意为熟与否,伙计答道:“起呀!”意为可以“起肉”,于是大家边起边喊:“起咧,起——咧,起——咧!”掌火人及伙计们齐声

随和,声音传出很远。附近的人们听到起肉的声音就知道亓家酱肉做成了,之后随着酱肉香醇的清香,惹得众乡亲纷纷赶来抢购。这种买卖形式,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品,其制作、传承、家宴等内容是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对于弘扬我国的烹饪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10.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是我国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以“喜良妻哭夫崩城”的故事作为毛坯,经过0多年的艺术加工,成为受人喜爱的文学作品。该传说包括孟姜女出生、接亲樊喜良、抓丁修齐长城、寻夫、哭倒长城、投江自杀等完整的故事情节,且与当地的历史、自然风物结合紧密,佐证翔实。人们在当地修建了“姜女庙”“皇姑祠”“格子楼”等以示纪念,每年6月6日、9月9日都会到姜女庙祭拜,祈求平安幸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非遗花鞭鼓舞章丘芯子福牌阿胶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