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城章丘的城门文化
TUhjnbcbe - 2023/3/26 21:27:00
北京医院治湿疹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古代的县城为了防御敌寇入侵和洪水淹没,卫护城内的公共安全,在城外都修筑有高大、坚实的圩墙,同时为了进出方便,在各个方位均设有巍峨、庄重的城门。但城门一般都没有名字,有名字也只是标示东西南北的方位而已。

康诵守手绘章丘明水古城全貌图

最近,章丘旧县城(今绣惠镇)对老城区建筑群落进行拆迁,全面改造升级。其中涉及到古代的城门,令人感到特别异常。它不仅有4座外门,还另外多设有4处内门。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八门”均有一个文雅有致、隽永亮丽、意味深长的名称。东西南北的外门分别叫“承青”“道济”“长泰”“永定”,4处内门的名字分别叫“绣江”“锦川”“明秀”和“清平”。

细细琢磨,这些城门都不是随意起名的。按照章丘当地方言的说法,每座城门的名字都有个“说作”,通过这个说作,道出每座城门名字的由来。譬如东外门的“承青”、西外门的“道济”,展示的是章丘的地理环境。县城东可以承接来自青州的蔚蔚紫气,城西则有通衢官道抵达济南。南外门“长泰”和北外门“永定”,顾名思义,则是期盼章丘的社会安定祥和与长治久安。
  要诠释4座外门的含意,先要了解章丘明、清时代的历史知识。清末编纂的《章丘乡土志》记载:“章丘邑分六乡,在城曰关厢乡;东北曰清平乡;西曰西锦乡;东曰东锦乡;南曰明秀乡;北曰下三乡,今改为正字乡。”如果把内、外门结合起来理解,则是县北的清平乡永久安定;县南的明秀乡长和久泰;县东跨越绣江河,便可俯瞰江东的山川田畴;县西的平坦官道可直通郡城济南。

受县城城门文化之影响,各村的庄门也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仅举一例,绣水村的庄门文化便相当浓郁、醇厚,清康熙年间,村里才华出众、德高望重的名士韩尚夏先生为绣水村捐资重修了圩墙、庄门,并题写、石刻6个门名,镶嵌于各门之楣。门名皆平实优雅、耐人寻味。大北门名“临江”(绣江),小北门名“长白”(能望见长白山),西门名曰“对泉”(百脉泉),大南门名叫“峩麓”(峩嵋山下),小南门名叫“瞻胡”(望见胡山),东门称“望海”(东海)。他从绣水村的地理环境着眼,来为6个村门命名,其中有5个同章丘历史上的“十二景”有关,意在明示本村自古便是一方风水宝地。(王绍忠)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城章丘的城门文化